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经风雨洗礼,阔步伟大征程。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深情点赞“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把光荣和梦想书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刻印在奋斗不息、前进不止的共同记忆中。展望新一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铿锵的话语掷地有声、温暖人心,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鼓舞和激励亿万人民踔厉奋发,团结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条理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200字左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同志领导军民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随着斗争发展,党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等根据地。七七事变后,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的全面内战,党领导广大军民逐步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打赢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向中南、西北、西南胜利进军,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八百万军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2)有观点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意味着中国革命胜利完成。”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2024-02-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2023学年(2022级)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思想政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七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1840 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4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 74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意义。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影响?
2024-02-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观题答题模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七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4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4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


(1)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意义。
(2)请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证明,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现代化在中国走不通,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却走得通、行得稳,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没有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为任意套用的抽象公式或一成不变的教条。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拓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不同历史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进一步指明了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斗争,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实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有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辨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7周年的日子,伟人虽已逝去,但他仍然活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我们永远缅怀他。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了。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围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主题,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论点,保持内在逻辑一致。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凝心聚伟力奋斗铸辉煌

◆时光,见证非凡的历程

100多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74年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首都北京冉冉升起,中华民族迎来浴火重生的曙光。今天,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请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

◆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请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阐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华章的。

◆前进,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5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共和国的精彩故事应由人民奋斗书写,共和国的发展奇迹应由人民携手创造。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运用所学内容,以“前进,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为主题,写一篇时政述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术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10 . 探究与分享

结合探究成果,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保持和践行初心的。
2023-11-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