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真理的力量。

◆铸魂培根。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1)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守正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继往开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2-06-22更新 | 1497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政治高考真题
2 . “共同富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党的正规文献中是一九五三年,毛泽东首倡“共同富裕”;邓小平进一步升华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并为共同富裕的实践开辟了新的途径,新的天地;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共同富裕示范区正式落地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基于(     
①党的理论传承,党要接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
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共同富裕的路径更加清晰
④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推进共同富裕有了坚实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3-30更新 | 4816次组卷 | 4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考一模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梦想照进现实,现实辉映梦想。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就有前行的力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幸福生活,推动人类前行,促进社会发展。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了“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借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材料二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5000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10年,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EXPO2010)在上海市举行。2020年,孙中山先生的“中国梦”变为现实且更加充实,这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2)孙中山先生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中国梦”为什么今天能够实现?

4 . 材料一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后,山东省某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决定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培育文明村风民风结合起来。党支部引进积分制管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村规民约中,对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勤劳致富、敬老爱亲等9个方面40个细项进行量化,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建立了“党员联系农户制度”,要求每名党员联系一定数量的农户,架起村民“连心桥”,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村风民风持续向好。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该村党支部在培育文明村风民风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总书记对于青少年的时代点名,是谆谆嘱托,更是殷切期盼。


(2)为加强学生爱国爱党教育,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你所在学校拟举行“学党史、强信念、永远跟党走”主题演讲比赛,请撰写一份演讲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层次清晰,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5 . 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是(     
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④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贫困及其伴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严重阻碍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


       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平衡,长期饱受贫困问题困扰。中国的贫困规模之大、贫困分布之广、贫困程度之深世所罕见,贫困治理难度超乎想象。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信念和意志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别从国内和世界两个角度谈谈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意义。
(2)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写两条宣传标语。(每条不超过20个字)
2021-12-15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们集体致献词。面向天安门城楼,他们对党许下青春的誓言——新的百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心向党,奔赴远方!他们最后连呼四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78字誓词铿锵有力,这响亮的青春警言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


为鼓励青少年勇担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某班级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题,举办一次演讲。请你综合运用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写一份演讲稿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阐明观点;
②论据充分,内在逻辑一致;
③字数在200左右。
2021-12-09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段脍炙人口的话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材料二   当前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人类社会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呼声更加强烈。在此背景下,来自世界上16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组织逾10000名代表,于2021年7月6日在线出席中国共产党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围绕“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主题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伟大之处。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举办此次全球政党大会的现实意义。
2021-12-0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努力,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白皮书指出,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国减贫实践表明,贫穷不是命中注定,贫困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有坚定意志和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就能够向着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的美好前景不断迈进。中国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白皮书描绘了到2035年、2050年中国乡村振兴和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指出,未来中国将向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高目标继续迈进。


(1)结合材料并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向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高目标继续迈进。
(2)有人认为,充分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就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论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请你从不同角度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愿景。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安全利益是最高国家利益。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国家安全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科技等诸多方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坚决反对破坏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严重影响国家发展利益的“台独”“港独”等势力错误言行,旗帜鲜明地反对歪曲历史真相、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虚无主义。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应如何进行新时代伟大斗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