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韩非子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北宋司马光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的统一性
C.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人必须尊重法律权威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人平等、公正司法的法律思想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2024年春节贺岁片《第二十条》热播,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热议。电影片名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电影取材于真实案例,以正当防卫为线索,深刻地剖析了法律条款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见义勇为还是非法侵害,是防卫过当还是互殴,如何把握正当防卫的防卫时间,尤其是如何准确界定“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再度引发了人们的深度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山东“于欢案”、昆山“反杀案”、福建“赵宇案”等这类案件的发生,推动“两高一部”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作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进一步强调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这是对“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治精神的坚决捍卫。绝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闪耀着公理公平和正义的“第二十条”使冰冷的法条开始变得有温度。影片中检察官的话“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更是唤醒沉睡的法条、激活人性的善良。这不仅是一场电影,更是一次法治观念的深度挖掘,一次对社会伦理与法律边界的深入探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的法治之光。
2024-05-13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等六校联考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政治试题
3 . 2023年1月正式实施的体育法针对学校体育课时被占用的问题,指出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     
①政治职能             
②社会职能          
③教化作用          
④普遍约束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1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4 . “象征”是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某种深邃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事理的手法。就法律象征而言,中国为独角神兽,西方则是司法女神,前者以神兽为法律图腾,后者则以神话人物为法律象征。在阶级社会里,法的本质是(       
A.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规范
B.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C.法反映的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D.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2024-04-07更新 | 59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这表明(     
A.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体现了全体公民的利益和意志
D.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6 . 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这说明(  )
①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③法律维护全体公民的权益 
④法律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这说明依法治国的基本前提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2023-12-1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实践证明,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全国的生态文明。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做法。片面或错误地认为,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污染承载空间大,发展好坏全靠“大自然”和“老天爷”,甚至把农村视为城市污染转移的“接收站”和“天然垃圾场”,“污染下乡”还没有彻底遏制,农村“大树进城”、“生态搬家”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村留下了很多“生态创伤”,无疑加剧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难度和“乡愁”。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任其蔓延。建设“美丽乡村”,政府必须不断加大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深入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教育,在农村和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个个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应如何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愁”。
9 .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槟榔并无专门规定,有关行政监管措施因法律依据不足而面临合法性问题。请以“立法先行方可有效监管”为题向有关部门写一份建议书。
要求∶①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   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9-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政治练习
10 . 康德认为:“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法律规则作为社会规范,不同于道德规范,主要在于(     
①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②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④法起到维护人民利益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10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生暑期自主学习调查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