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新征程上必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根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该(       
①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提供具体方法
②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办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④立足中国法治实际,走中国特色的法治化道路,消除西方一切法治文化对我国的渗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某市社区治理中,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打破化解矛盾仅靠干部单向协调的思维惯性,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把群众代表请上“评判席",融入“法理情”,共评共商共断群众诉求的是与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这种做法(     
①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②调动了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③是基层政权转变治理方式的生动实践
④结合了法律的教化作用和道德的规范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26更新 | 8534次组卷 | 46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2023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黄河保护法》是继《长江保护法》后的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作为世界上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之治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这部法律必将对保护母亲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发挥重要作用。《黄河保护法》的施行(     
①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为黄河流域的治理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③是提高人民环保和法治意识的关键
④有利于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德治是相辅相成的
③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统一
④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1-20更新 | 314次组卷 | 41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周考)(一)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要点强调,要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对工作中发现的合宪性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对违反宪法法律规定的法规、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依法予以撤销。这是基于(     
①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党的主张和公民意志的体现
④合宪性审查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在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历经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等。2020年两会期间又根据各方面意见作了100余处修改,对这一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制定民法和基本法律
②公民参与人大开门立法,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就是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更好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是因为(  )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 
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21更新 | 30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人民”一词贯穿始终,成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鲜明指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法治工作的价值尺度。这是基于(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②宪法和法律是我国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④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17更新 | 377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泗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影响深远。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 就要开始抓,教育引导他们把法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依法治国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②党员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③共产党员要牢牢记好“法治”是第一粒扣子的初心和使命
④党员干部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全社会法治氛围
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
2021-08-17更新 | 1064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泗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看似高冷的国家立法,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小事”,比如遭遇“霸座”、被“垃圾信息轰炸”……如今,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闹心”事,民法典都进行了一一“校正”。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民法典在体例结构、法治理念、法治原则、规范体系、制度设计等方面,都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华文明的印记。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立法回应了现实关切。而且,民法典的制定克服了以往民事立法的碎片化现象,按照民法的科学原理架构民法典,体现了先进性和科学性的贯通。

编纂民法典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好民法典意义同样重大而深远。民法典这部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一定能够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