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习近平十分重视法治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如此重视依法治国。
2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这说明(     
A.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B.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D.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下列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法治与德治是对立的B.国家治理法律先行,道德跟随
C.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D.法治对道德起着支撑作用
4 . 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有(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③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分析说明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论是中国历史上的法学还是西方法学,都是剥削阶级的法学,是为奴隶主、封建主或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和政治统治服务的。尽管这种法学曾经提供了大量的法学历史资料,有的在阐述法律现象的某些方面提出了科学的观点,有的在一定程度上起过历史进步作用,但由于阶级地位和时代的局限性,他们的学说都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没有也不可能真正科学地阐明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法学出现,法学领域才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马克思主义法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深刻地分析了社会各方面的现象,揭穿了剥削阶级的偏见,科学地阐述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思想。
7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说明法(     )
A.只对民事行为加以规范
B.制定程序与其他规则相同
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 . 法律的出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说法对法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地理环境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D.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9 .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下列与法的职能对应正确的是(     )
A.打击敌对势力与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法的社会职能
B.司法部门加强守法用法的宣传与教育——法的社会职能
C.居委会调解邻里纠纷——法的政治职能
D.高考考试作弊有关行为纳入我国刑法——法的社会职能
10 . 总书记指引人民城市发展方向

材料一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人民性,更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城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材料二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北京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35)》等作为本市城市更新工作的指导意见。2022年11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45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条例将从2023年3月1日起实施。

——《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节选


第三章城市更新主体
第二十五条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多个物业权利人权益以及公众利益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依相关主体申请或者根据项目推进需要,通过社区议事厅等形式,召开项目确定听证会、实施方案协调会以及实施效果评议会,听取意见建议,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推动实施。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议事协调工作的指导,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指引。
第五章城市更新保障
第五十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相关财政资金的统筹利用,可以对涉及公共利益、产业提升的城市更新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通过依法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改造资金。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实施城市更新过程中,应当依法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畅通公众参与渠道。
第五十七条区城市更新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可以结合项目特点,通过签订履约监管协议等方式明确监管主体、监管要求以及违约的处置方式,加强监督管理。

注:城市更新,是指对建成区内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北京市在城市更新中是怎样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
2023-01-05更新 | 45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