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立足内需促发展转变观念促消费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材料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1)请你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角度分析,如何才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2)请你结合材料,谈谈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引导绿色消费的意义。
2018-09-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2 . 2022年的春节,在“就地过年”的倡导下,人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团聚的期盼更加浓厚,“年货”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内涵。物质方面,人们对“家”“健康”“健身”“智能”等关键词的关注度显著提高精神方面,人们更愿意为“文化意义”“治愈”“好运”等关键词买单。这反映出(     
①消费者不应根据自己实际需要作出消费选择
②消费心理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选择
③使用价值是影响商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
④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推动了其消费能力提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11-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评价政治试题
3 . 2022年的春节,在“就地过年”的倡导下,人们对家人的思念、对团聚的期盼更加浓厚。“年货”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内涵。物质方面,人们对“家”“健身”“智能”等关键词的关注度显著提高;精神方面,人们更愿意为“文化意义”“治愈”“好运”等关键词买单。这反映出(     
①居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实现了协调发展
②消费心理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选择
③使用价值是影响商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
④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推动了其消费能力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1-02更新 | 390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百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政治试题
4 . 尽管我国家电产业已进入存量市场阶段,但整个行业借助数字化推动家电产品持续降本增效,打通了从覆盖更多消费者使用需求到提供更高价值产品和服务的升级路径,家电行业展现出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这说明(       
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家电产业用创新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
②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新消费潮流带来家电消费的流行趋势
③生产对消费起着引导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④产品的功能与价格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了10年发展,2022年“双11”淘宝天猫交易额达到5571亿元,同比增长8.45%。数据显示,服饰、鞋、包一直是线上消费中花费最多的大类,但占比呈现下降趋势,高端消费品比创在增加,以旅游产品为代表的休闲型服务消费崛起壮大。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在不断扩大,他们不再局限于满足生活所需,而是越来越注重舒适度和效率。同时,中国迎来了“单身人口”2亿时代,比起价格,“单身人口”更重视品质。为了推进消费升级,国家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等政策。

材料二   统计显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3年保持在50%以上。2022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流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零售业态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同时,我国居民消费已经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的趋势特征,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但供给结构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抑制了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和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2年9月20日,中央《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公布,为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绘制“蓝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知识,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为什么能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3)促进我国消费提质升级,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需要从供需两端发力。请你为此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依靠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行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的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积极培育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形成合理消费预期;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大力推广绿色消费产品,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营造绿色消费良好社会氛围;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合材料并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7 . 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统计,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一大节能灯生产国,全球大部分的节能灯在我国生产,但我国居民节能灯的使用率却不高。完成下面小题
1.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节能灯接受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节能灯价格过高。这说明
A.需求影响价格
B.价格是销售的决定性因素
C.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要降低其产品价值
D.普及技能产品要提高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2.推广使用节能灯对节能降耗意义重大,有利于缓解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从材料中看,缓解我国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途径是
①提高居民消费的科学性
②节能灯生产企业降低成本
③政府倡导节能消费方式
④家庭消费从经济能力出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8-01-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爆网络,到“初雪的第一顿火锅”占据微博热搜,无不反映出互联网营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也说明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兴趣消费,也愿意为仪式感埋单。这表明(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节起导向作用②情绪化消费正成为消费者选择
③消费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④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日益加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2-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9 . 凡勃伦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格调。这说明(       )
①收入是人们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消费需求影响商品价格
③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④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根据我国家电、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市场实际,国家实施了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70亿元资金,其中用于汽车以旧换新50亿元、家电以旧换新20亿元。专家预测,通过以旧换新今年至少可以带动汽车消费100万辆、家电消费500万台,拉动消费需求1 250亿元以上。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实施“以旧换新”政策的经济意义。
(2)汽车、家电的以旧换新离不开财政的有力支撑。有人认为,财政政策在我国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作用。请对此作简要评析。
2016-11-18更新 | 4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2011学年山西省孝义三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