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主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抉择。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探路,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的新使命。在新发展格局中,江苏作为始终致力于走在全国高质量发展前列的经济大省,正成为续写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江苏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8、全球3%。集群优势明显,江苏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31家,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苏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氛围浓厚,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江苏自贸区的落地,围绕“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探索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江苏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有哪些优势,并请就江苏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未来担当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
2 . 2020年以来,央行先后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对部分中小银行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累计释放资金约1.7万亿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由此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增加市场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向好
②降低银行利率--减轻企业负担--生产性消费能力增强
③增加信贷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激发企业活力
④改善融资环境--缓解就业压力--刺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推动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强大动力。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7.7万辆,同比增长53%,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量不到机动车总量的1%,新能源汽车还未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受新能源汽车成本高居不下、续航里程不尽人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者认同度低等因素的制约,新能源乘用车主要集中在几大限购城市,其他城市私人用户购买意愿不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 . 2015年安徽省“两会”期间,“持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成为会场内外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应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点睛之笔
有代表认为,城市和乡镇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预留足够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空间,将文化与生产、生态、旅游结合起来,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发挥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话题二:如何让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生活
网友“点赞”,我省在全国首建好人馆,这个做法非常好!践行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安徽好人,很多都是普通人,其行为传播的正能量,绽放的道德光芒,看得见、模得着,能够让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传播开来。让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生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恒常恒久恒新。
(2)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我省首建好人馆的理由;并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就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5-07-07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寿县第一中学高三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就业创业促民生,法治建设添力量。
材料一:2014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1.5万,这已是我省连续三年创下新高;再加上经济换挡减速,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观念的影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此我省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就业创业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省相关部门如何应对严峻形势,促进就业创业?
材料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结合安徽实际,省委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加快建设法治安徽;其关键在于落实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结合材料,指出安徽省委在推进法治安徽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科学的思想方法。
材料三:近年来,严重的大气污染持续引发国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目前,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对企业的污染现象视而不见;市场主体为了降低成本,偷排乱放现象尚未根除……美丽中国,我们要呼吸更新鲜清洁的空气。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3)依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如何用法治的力量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2015-06-1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安庆一中等重点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6 . 在新常态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科技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图2: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中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及其占GDP的比重(%)

注:新兴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
表:近年来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与其他省市比较

浙江
广东
上海
北京
2005年
19.8
20.8
31.5
43.8
2009年
23.3
22.5
36.9
50.2
2012年
23.8
23.8
42.6
52


材料二:为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浙江省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实施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资金渠道等政策措施,建设技术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推进市场化运营和规范化管理。至2013年浙江省技术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05.75亿元;投入运行的各类科技创新孵化器已达144家,在孵企业7400余家;成立了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全省共有专利代办机构49家,从业人员20000余人;共建立了12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实现设计服务收入12.3亿元。浙江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平台。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应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浙江省是如何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
(3)结合材料,应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阐述政府推动发展科技服务业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