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6 道试题

1 . 2023年9月15日,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观众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领略到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早期文明阶段,通过考古发掘找到更多信息,可以用遗迹遗物廓清历史迷雾;而对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通过考古发掘“证经补史”,则可以让历史更加生动鲜活。浙江良渚、湖北石家河、山西陶寺、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考古工作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事实上,考古既是在不断发现遗存,探寻历史,也是在不断传承历史,弘扬文化。遗址的发掘与复原、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不仅让历史遗迹、文化瑰宝重见天日、重获新生,也让更多人能够在触摸历史中感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在思接千载中读懂“何以中国”。

(1)有人认为,“通过考古能够完全复制历史,还原真相。”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释我国考古工作对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2 . 2023年初夏,中国一中亚峰会全球瞩目,峰会的“两个选择”意义非凡。地点选择-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礼品选择-何尊,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实物记录。千年古都迎来一场历史与未来交融的盛会。这启示我们应(       
①充分挖掘中华文化当代价值,从历史连续性中读懂中国
②立足时代发展赓续传统友谊,推动中国与中亚共创未来
③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积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育中国中亚共同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合理展开艺术创作,有血有肉地表现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形象,让观众伴随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体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酣畅,“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怅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影片中的唐诗一次次唤起观众的文化记忆。这表明文艺创作(     
①必须真实再现社会历史的本来面貌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
④要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29更新 | 87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赤壁市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政治试题
4 . 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常有点景人物,他们或行波远渡、或观山望瀑、或牧放树下、或云间对弈、或烹茶小憩,似是画家随意拨点,又有画龙点睛之妙。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何处寻行迹——馆藏古代绘画中的人与自然”,打造多重维度的沉浸式空间,邀请观众一同进入古代山水画,神游于山河美景之中,探究古人行迹,感悟和合共生的智慧,思考如今的我们该何去何从。这一展览(       

①寻古人行迹,悟古人智慧,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②引领人们感悟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④通过文化交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营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自播出以来热度不减,其骨架脱胎于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血肉由制作精良的动画技术填充,再融入与现代社会和年轻人同频共振的情感内核,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命题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进化的国漫与不变的中国式浪漫。《中国奇谭》的“出圈”是因为(       
①借助大众媒体促进传播方式的创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与碰撞
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找到了当代动漫创新的源头活水
③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呈现出中华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隽永魅力
④用现代观念和技术表达中国美学,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份联考政治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7 . 人民日报新媒体制作发布了文物音乐会版《达拉崩吧》。长信宫灯的宫女举着手中的灯火唱“我们带上最好的火箭,逐梦最高的天”,发出对宇航火箭的祝愿;铜奔马眉飞色舞地唱着“创新创业,国家扶持,我们去奋斗”;唐粉彩仕女俑则唱“小康之后,乡村振兴,一个不能少”……由此可知,文物音乐会(     
①创造文化新体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创新文化表达形式,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③弘扬传统文化,服务新时代社会实践
④展现文化多样性,增强中华文化包容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精彩纷呈,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②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③各民族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决定了文化多样性
④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融为一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二十四节气”是《易经》提出来的,是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易经》自伏羲氏则卦以来一直被奉为华夏民族最具原创性的符号经典。而今易经的全球化普及是一个有利创建多样化和谐共荣的大同世界之伟大课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这体现了(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文化自信
②扎根于民族土壤中的民族文化可以推动文化多样化发展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精华更有利于融入世界的主流
④在文化交流和发展中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杭州亚残运会于2023年10月22日至28日举办,吉祥物“飞飞”(见下图)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她身上融合了杭州历史人文和科技创新,也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企盼,与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组合一脉相承,受到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吉祥物“飞飞”的设计根源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神鸟”的形象
②吉祥物“飞飞”的设计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④要通过文化传播和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