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下图油画作品《井冈山会师》(作者林岗)再现了革命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场景。在巍巍井冈山的环绕之中,在高大青松的掩映之下,老百姓高举旗帜奋力欢呼,与工农革命军的军旗形成呼应,有力地彰显了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预示了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时期即将到来,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艺术作品赋予了人们对未来历史的想象和构思
②艺术作品给人美的享受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③优秀文化作品能反映中华民族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④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能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时至今日,雷锋的名字依然家喻户晓。2023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从哲学上看,当前国家依然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原因有(     
①雷锋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必须弘扬
②雷锋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助力实现中国梦
③雷锋精神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浸润人心
④雷锋精神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     
①反映了向上向善的共同价值追求,涵养着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②需要把握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谱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③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全国各地着力推进革命文物遗产的活化利用,丰富展陈手段,探索文旅融合,生动形象地讲好红色故事。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教化育人,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③传承红色基因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④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1-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4 .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文化,该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年肩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永葆革命锐气,勇做时代先锋,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化(     
①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真正的大众文化
②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
③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④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参观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时,他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蹲厉奋发开创新的美好未来,我们应当(     
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在革命文化基础上
③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重塑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     
A.中华传统文化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社会主义先进文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023-03-07更新 | 168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磐石一中、伊通一中、梅河口五中、四平一中等)
7 . 为让革命文物更好融入城市生活,上海市有关部门注重革命文物外部空间环境的纪念性与开放性,与街区绿地、步行街道、小区广场等活力公共空间的更新激活相结合。另外,在革命文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革命活动与相关史迹相互交错的不同地区,逐步开展资源整合、共享联动,如打造“红色一平方公里”行走路线、“鲁迅小道”等等。这些做法(     
①意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②通过创设全环境育人空间,增强了市民对革命历史的共情
③丰富了革命文化的内涵和形式,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④挖掘了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彰显出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04更新 | 2301次组卷 | 3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政治试卷
8 . 随着文旅经济的兴起,广东省政府及相关各部门、“三师”志愿者等专业人士,和当地政府、民众共同努力,发掘出以抗战时期的国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为代表的广东高校办学旧址;以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为代表的办学旧址;国立中山大学、省立文理学院在抗战后期以及私立教忠中学的办学旧址,打造以抗战时期岭南高校迁址粤北办学的历史足迹为主线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文化游径”。此举措有利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融,促进经济发展
②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③更好保护利用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④彰显时代特色,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精神的力量坚不可摧,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犹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把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的内在逻辑串接了起来。谱系中每一种精神都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心凝练,展现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脉络,彰显了时代变迁的进步潮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①源自长期社会实践,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
②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历久弥新
③展现民族整体风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蕴含深厚家国情怀,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真实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和时间节点,全景式、大跨度展现了自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各界人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故事。该剧自首演以来,场场票房飘红,成为“现象级”作品。该剧的火爆给文艺创作者带来的启示有(       
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方式,满足人民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③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要有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重视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