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3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我国的文化发展不仅在国内开枝散叶,而且香飘海外。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搭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法动。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和乡村工程。发展档案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强国之路”的理解。

2 . 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孔教和封建纲常,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3 . 20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其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自由主义:

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保守主义:

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无政府主义:

刘师复认为,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

三民主义:

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你认为上述主张存在哪些问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于中华文化沃土,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得益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明积淀,这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和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中,必然要选择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必然会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不仅包含社会主义因素,更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悠久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当代价值观,而且成为现行社会制度文化的内在智慧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也是对中华文明价值理念和智慧的维承与创新。中华文明作为一个五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始终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延伸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不仅包含社会主义因素,更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08-29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四第九课第一课时随堂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这条文化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蕴含着我国文化建设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其重要特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023-08-2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案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2023-08-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基本途径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情境一   2021年12月18日,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会议强调,要推动艺术创作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文献展”,相关单位介绍了展览组织的有关情况。据了解,2021年是艺术创作出彩、出新、出亮点的一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力创作排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致力出精品、努力攀“高峰”,推动先进艺术创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探究情境二   有一首咏唱黄河的音乐作品,唱响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赞歌,那就是《黄河大合唱》。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讴歌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每次听《黄河大合唱》,犹闻战鼓声,犹见万马鸣,豪迈之气顿生,前进勇气高涨。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走过了70多年的光辉岁月,我们为祖国史诗般的进步礼赞。


(1)结合材料一,说说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为什么我们仍然要弘扬革命文化。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先进艺术创作指导方针是什么?
(2)“每次听《黄河大合唱》,豪迈之气顿生”,判断文化作品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是什么?指出当前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
2023-08-1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案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8 . 探究情境: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为叙事空间。这是一个国运飘摇、民不聊生的艰难时世。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旧中国的面貌,面对贫穷落后愚昧的现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面对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愤怒,有人消沉,有人奋起。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先进分子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救国救民之路的艰难探索。

电视剧《觉醒年代》真实细致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写出了一批民族先进分子,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具体实践。探索思想和发现真理的过程,艰辛而曲折。该剧以艺术典型化的方式,表现了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胜出的过程。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青年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探讨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与选择中,走上革命道路。这些内容让这部剧的历史叙事,处处闪耀灼人的思想光辉。


(1)鸦片战争后,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曾做过哪些尝试?有何主张?结果如何?
(2)20世纪,中华文化从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什么?最终,我们选择了怎样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为此做过哪些努力?
(3)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归纳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2023-08-16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案

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这条文化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蕴含着我国文化建设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其重要特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


(1)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023-08-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了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以问题为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改革的先声,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增强改革定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加强顶层设计,重点在于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总体原则,制定一揽子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注重整体协同,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讲“两点论”,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改革与法治、改革发展稳定等若干重大关系,依照辩证法办事。重在抓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些改革方法论集中回答了“改什么、怎么改、为谁改”的新时代重大命题。


结合材料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知识,分析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意义。
2023-01-30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