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角度考查航空航天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3年,中国人首次在太空留下足迹;如今,中国拥有了完全独立自主的空间站。20多年来,中国航天人锲而不舍地持续追求,载人飞行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两人中期驻留再到多人长期驻留,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成长史。逐梦之路绝非一马平川,面临着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但航天人始终洋溢着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善于创造、善于创新的锐气,在对前一次技术成果的总结、调整和跨越中,不断推进航天科技创新,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此过程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发展航天事业的。
(2)请你结合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以“弘扬航天精神,绽放青春梦想”为主题,针对青年学生写一篇宣传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④字数150字左右。
7日内更新 | 42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4月26日,神舟18号与空间站完成对接我国载人空间站“矗立”太空,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从神舟飞船到天宫实验室,再到空间站组合体、“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中国航天60余年峥嵘岁月,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追梦、筑梦到圆梦,一代代航天人仰望星空,勇攀高峰,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太空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中国空间站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站上新起点,迈上新征程,新时代的中国航天必将继续书写更加恢宏壮丽的航天梦,继续创造新的中国高度、中国奇迹。

材料二   回望中国飞天筑梦的历程,上面写满了艰辛的探索,刻印着奋斗的足迹,映照着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在空间站建设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设计建造者们科学制定各种风险控制预案、要求每一个预案保证做到判断准确、处置办法完备得当,在神舟十五号上,研究人员通过对单个线虫进行培养、光学监测和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空间辐射计量及生物损伤评估的方法,为空间辐射损伤评估和医学诊断与防护提供重要支撑。后续随着实验装置和实验样品持续上行,将开展多学科、系列化和长期的空间科学实验,从而蹬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站建设道路。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空间站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做法所体现的创新思维路径。
2024-05-22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年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大漠深处腾空而起;如今,同一个地点,同样的金秋,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奔赴中国空间站。20年的跨越,让人遐想无边。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七号,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歇。回望飞天征程,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创新突破、稳扎稳打,让跨越千年的飞天梦想化为现实,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接连突破,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有巨大的跨越,也有不变的坚守。不变的,是中国航天人以身许国、为国出征的坚强信念,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昂扬志气,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初心坚守,奋斗路上不骄不馁的从容淡定;不变的,是仰望星空的老一辈和新一代航天人,怀着同样的热爱和激情,脚踏实地、接力传承。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跨越时空而历久弥新的航天精神,将激励着更多人接续奋斗、逐梦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的知识,谈谈你对太空探索的变与不变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历久弥新的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3)请为神舟十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写两句宣传标语。
2024-04-23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押题(二)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一代代长征运载火箭点火起飞,让我们的卫星环绕地球,嫦娥奔赴月球,天问探访火星,航天员进驻天宫。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问天、梦天实验舱等顺利对接,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新时代航天人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航天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根据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说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2024-04-13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探月工程20年:探月大戏点燃星辰大海梦想

进入21世纪,党中央高度重视航天强国建设,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获批立项,计划开展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的工作,中国人的星辰大海之梦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20年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深空探测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实现部分领跑,并建立起完善的探月工程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探月之路。探月工程汇聚了全国包括港澳地区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团结协作的结果。在探月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财富。

更让人期待的载人登月,2023年我国已经正式立项,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我们的星辰大海之梦永远不会止步。

(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探月大戏如何点燃星辰大海梦想。
(2)结合材料,运用“把握辩证分合”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辩证思维科学谋划推动探月工程不断发展的。
2024-04-11更新 | 3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随后的20多年间,从神六到神十七,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中国在实现“航天梦”的道路上不断攀越新高度。

材料二   伟大事业锻造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坚定奋斗在一线,忘我牺牲奉献,以“革命加拼命”的战斗姿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短短30余年时间里获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追赶到并行再到超越国际水平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运用《哲学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为何能在实现“航天梦”的道路上不断攀越新高度。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是如何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的。
(3)谈谈我国发展航天事业、不懈追求航天梦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亮,使人类对月球正面的地形开始有详细的了解。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解决了将人造物体发射到太空的基本技术。1959年1月3日,前苏联成功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月球1号原计划撞击月球,但因地面控制系统故障,未能成功完成预定计划。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实施“水星”计划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的基本技术,通过“双子星”计划掌握了载人登月所必需的舱外行走和交会对接技术,最终通过“阿波罗”计划,实现了载人登月的目标。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中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顺利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完美收官,2023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2024-03-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2年,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状况,党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30多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跨越了一次次重大关口。为续写飞天梦想,建设航天强国,2023年10月26日11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载人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包括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展平台管理常规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动。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了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


结合材料并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谈谈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太空探索活动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艰辛探索与伟大实践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科学成就离不开接力奋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起,就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三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和任务规划,一步步完成了空间站建造,从未谋求争夺太空霸权。空间站阶段,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事业。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项举世瞩目科技成就的问世,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矢志报国、奋力攻关。他们以科学报国的品行和攻坚克难的毅力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大贡献。新时代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1)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历程反映了中国人对航天技术认识的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载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航天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成长。请从“明德”“励志”“求真”“力行”中任选两个角度,结合实际谈谈青年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024-02-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本次飞行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实验性维修作业。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大力支持下,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篇章,实现了先人们的飞天梦。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用30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以钱学森为代表,他们以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奋斗与传承中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不懈向钱学森学习,向老一代航天人学习,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新时代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体现的道理。
(3)结合材料,请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切合主题,语言规范,术语准确;②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