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着力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一举措(     
A.表明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B.体现了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C.反映了突破成规陈说是创新的内在要求D.蕴含着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抓主要矛盾
2021-11-08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两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H省是我国制造业大省,是重要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近年来,该省政府聚焦补短板、锻长板,以重大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下大力气实施重大专项科研项目,着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当地工程机械行业,借助车联网、5G等前沿科技手段开展提质升级行动,成立了车路协同联合创新实验室,整合多家网络企业,将最新的“车路云”协同技术注入工程机械行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转型升级;省政府划拨资金5300多万元,围绕长期依赖进口的盾构机刀具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一举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极硬岩滚刀完全国产化,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通过技术创新,该省12大类400多个型号的工程机械产品陆续研制成功,并形成量产,远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H省的举措对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为控制并逐步降低碳排放总量,推动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总目标,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碳交易即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通常由政府制定某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上限,然后授权或出售给企业碳排放配额。在规定期限内,如果企业排放量超出上限,就必须在碳交易市场上购买排放配额;如果企业排放量低于上限,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多余的配额。碳交易市场通过设定碳排放价格,用利益调节机制促使企业增强低碳减排的内在动力,同时推动投资者向清洁低碳产业进行投资倾斜,最终实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可以降低排放量上限,让配额更加稀缺,加大价格压力,从而促进企业减排,以此释放市场竞争,推动节能和清洁技术的使用。


(2)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予以说明。
2021-11-02更新 | 39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政治仿真模拟试卷A

3 .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开展低碳实践,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已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2021年6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出了具体的路线图与行动方案,为浙江科2030年实现碳中和指明了方向。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也面临着压力:2019年浙江省碳排网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27%,碳排放强度约为0.76吨二氧化碳/万元,与先进省份相比总体偏高;同时,在碳中和技术研发、碳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与发达经济体存在较大差距。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的知识,说明浙江省积极行动以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从“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为浙江省政府实现碳中和提两条建议。
4 . 2021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②正确的意识是作出正确价值选择的前提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系统功能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要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并要求抓紧制定行动方案。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可以(       
A.积极行使决定权,领导政府绿色发展
B.积极行使立法权,制定法律法规限制碳排放
C.依法行使提案权,提出降低碳排放的议案
D.依法行使监督权,对涉及碳排放的提案讨论审查
2021-09-18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考试政治试题
6 . 要达成“碳中和”,未来生活中供暖、制冷、照明、烹饪、家电都要转向电气化,这将催生更多节能减排的智能家居,培育新的业态。这体现出(     
A.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B.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C.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D.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升级起导向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论述。从2015年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到2020年正式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再到2021年明确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目前,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主要靠五年规划、约束性目标和政策推动,而二氧化碳并不属于常规污染物,不能适用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此外,工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等影响绿色低碳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知识,说说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国家权力机关应如何发挥作用。
(2)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目标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请你就此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8 .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应对气候变化新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以煤为支柱产业的能源大省,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经历经济发展的“阵痛期”,率先降低碳排放,助力我国尽早实现碳达峰,最终迎来碳中和的曙光。可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①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相统一的过程
②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③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是部分和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工作情况对国务院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询问。询问涉及补齐交通短板、做好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等问题,国务院下属多位部长、局长到会回答了询问。这表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质询权
B.人大回应社会关切,落实民主集中制组织活动原则
C.人大创新监督方式,推动中央重大决策的部署落实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2021-08-29更新 | 300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承诺和担当(     
①展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基本准则②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③维护各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④坚持绿色发展,聚力生态治理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