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进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依法治国不是口号,它是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神。科学立法,意味着要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让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熟悉。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科学立法要求(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门立法,不断推动立法民主化
②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促进国家法治能力进一步提高
③保障公民表达权,使公民积极参与到立法过程中来
④公民提高法治意识,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决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10-21更新 | 682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九中2017-2018学年度政治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多年来,我国餐饮浪费问题比较严重,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02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启动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的基础上起草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2020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参与。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高票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反食品浪费法》对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为制止餐饮浪费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是我国坚持科学立法的生动实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在我国(     
A.法律代表全民意志,全民应该执行法律
B.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公民需要遵守法律
C.法律维护人民利益,人民直接制定法律
D.法律体现人民意志,人民自觉维护法律
4 . 在小说《悲惨世界》中,冉·阿让因偷一块面包被判刑,他认为法律不公并屡次越狱,最终被加刑至19年。他出狱后逃离指定居住地,虽隐姓埋名却仍遭警探沙威穷追不舍。沙威笃信法律就是法律,对冉·阿让舍己救人、扶危济困的善举视而不见。然而,在被冉·阿让冒死相救后,沙威因法律信仰崩溃而投河自尽。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法律应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③法律所强调的秩序和正义之间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④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维护法律权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8-26更新 | 420次组卷 | 3卷引用:统编版必修3第三单元综合检测A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党的十八大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中法”。这一变化表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各环节上,均呈现新的特点和要求。其中法律设置也即立法,需要努力朝着科学方向发展,力围从“有法可依”到“科学立法”,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


(1)简要说明立法环节从“有法可依”向“科学立法”转变的价值追求。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立法。
6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以公民的民事权利为中心,对权利主体进行了界定,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等内容,覆盖民法典分则的方方面面。民法总则的制定
①为调整民事关系提供了更为系统化的立法指南
②为公民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提供根本行为准则
③为公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将会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