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进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今年两会期间,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10余处。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的颁布,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全面依法治国持续推进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国民法理论和话语体系不断发展的有力见证。专家指出:民法典的编纂是我国科学立法的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立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说民法典的编纂是我国科学立法的典范。
2 . 从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到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减轻家庭负担,再到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剑指“大数据杀熟”等难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立法中不断得到回应,法治托起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说明(     
①法是我国全体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②法的内容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应与时俱进
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坚持良法善治
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方式要根据社会情况作出调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当前,我国在立法领域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立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性不足,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等。这要求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必须(  )
A.完善立法体制,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B.推进宪法实施,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C.提高司法公信力,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D.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2022-07-14更新 | 391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单元检测
4 .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某校政治兴趣小组就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进行资料的搜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法治经济       国家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法治在我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中将发挥着愈加基础性的关键作用。首先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因此我国市场经济相关立法工作加连推进,《网络安全法》等数字经济立法框架初步形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法律得到修订。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建设和维护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维护,关键在于统一的制度供给和统一的执法标准,而只有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才可以实现市场监管的公正和统一,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如果地方司法部门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尤其是出现对法院审判、执行的干预现象而不能维护全国统一的法律权威性,就很难真正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因此,中国正在探索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另一方面,更要杜绝地方政府对司法活动和市场纠纷的干预。只有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完善司法体系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才能成功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如何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任务二】法治经济       人人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法治与市场相辅相成。没有高水平的法治,就没有现代化的市场。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是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离不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2)运用“全民守法”的知识,为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企业经营者提出两条建议。

【任务三】法治经济       我来发声


(3)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请为法治宣传教育写两条标语。

5 . 材料一 十四五规划的出台,从广泛吸收各方意见起草编制议案,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统称《建议》)再到国务院根据《建议》编制《规划纲要(草案)》,最后《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历经“千锤百炼”而诞生。规划纲要凝聚着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盼,画出了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发展正能量。这一过程如同历史的“旁白”,告诉人们中国式民主的实践逻辑、独特优势和生机活力。

材料二   《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部法律分别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和社会对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和规定。“依法带娃”一时在网上引起热议:家庭教育不就是爸妈教育孩子吗,还要用法律来规定?孩子犯错,家长会受处罚?父母该用怎样的方式教育子女?对于拒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家长怎么办?教育的责任全部落到家长身上?政府是否在推卸责任……

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知识,分析我国十四五规划出台背后的中国式民主安排。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就网友对如何“依法带娃”的关注和顾虑发表你看法。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民主全过程开门来立法】

时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主要制定过程
2017年10月~2021年10月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家庭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家庭教育立法纳入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启动草案起草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一方面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同时又以座谈会、网络等形式展开立法调研,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审议《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
各级政协开展立法协商,委员们深入基层调研,纷纷建言献策。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
(1)结合材料,分析《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头系着基层群众,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该法二审稿意见征集过程中,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网络论坛广泛收集公众意见,有一名教师通过论坛,提交了有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系列建议,这些建议最终被正式吸纳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条款。该教师的经历被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该法制定的热情。


(2)结合材料,从科学立法角度,谈谈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制定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

《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后,D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宣传活动:通过法院普法宣传、社区宣讲等方式让广大市民了解该法;市妇联拍摄宣传短片,倡导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家教理念,提升“依法带娃”能力;社区开展“好家风代代传”“我爱我家”等主题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引导居民以良好的家风家教熏陶孩子……上述活动的开展,为D市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营造了良好氛围。


(3)D市家庭教育宣传活动的开展对我国推进全民守法有何启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文明行为是市民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制定《条例》,将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建立健全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创建朝着法治化的方向迈进。

通过立法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和公德之心,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和谐、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说明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依据。
2022-06-23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单元训练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进一步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彻党中央办好冬奥的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和2018年修订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在深入听取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有关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办赛需求、广泛征求各地有关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制定出台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未经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或国际残奥会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奥林匹克标志。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北京冬奥组委提交的会徽、名称、缩写、吉祥物、口号等63件奥林匹克标志予以公告保护。

材料二   2021年12月12日,北京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了一批标注“2022北京冬奥”纪念酒的产品,共计967件,合计销售金额61597.9元。2022年1月17日,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其改正,并处罚款6.1万余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的。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每一部法典的制定都有时代需求和时代准备,民法典也不例外。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几代人的夙愿。为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经过长期的酝酿、起草、论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经过数次、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一步推动了民事权利的全方位保护。


依据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一些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部分国家机关存在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处理流程不规范、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问题;一些不法经营者随意倒卖和泄露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之类事件也时有发生,民众反响强烈。

2021年11月1日,作为首部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律明确规定了不能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识别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等,充分回应了社会关切,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信息处理者的合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导。

个人信息保护有了法律“安全锁”,但有了良法后,更重要的在于落实。从严惩治违法行为,全方位规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更为重要。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