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进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2 道试题

1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十四五”时期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统一市场建设还存在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市场无序竞争等许多堵点,如在各类招投标中对外地企业进行限制,在财政奖补、信贷优惠政策方面对本地企业和外地同质企业区别对待,这些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常竞争;在一些领域中的侵犯商业秘密及知识产权行为、市场混淆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广告及夸大宣传行为、捆绑销售及商品倾销行为等,阻碍了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和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等。


(1)有观点认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在于立法,使破解堵点问题有法可依。请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建设法治经济人人有责,某校拟举办“法治为全国统一大市场保驾护航”主题活动,请你为该活动策划两个方案。
2023-02-21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监测政治试题
2021高三·山东·专题练习
2 . 当群主会犯罪,用自家人的医保卡买药报销被判刑,欠钱不还会获刑,替考被判刑,微信传谣是犯罪等等,普通人因为不懂法而犯罪的事情实在太多。推进全民守法,必须(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②保障公民立法权,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③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带动社会尊法守法
④公民自觉参与法治实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②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法对困扰居民的夜间施工、宠物叫声等噪音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该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①确保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他人侵犯
②明确责任主体,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③通过科学民主立法以良法促进善治
④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保障人民权利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我国原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20多年过去,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公众对声环境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且新型噪声源不断出现,室内外噪声污染也日益多发,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修订噪声污染防治法表明了(     
①意识能指导人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防治噪声污染的基础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2-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1年12月2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此法是基于我国社会现实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新问题进行修订的,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成,并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可见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公民表达权
②行使最高立法权,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
③探索健全公众有序参与立法活动的途径
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坚持立法工作立足实际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02更新 | 25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5 . 酝酿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终于在2021年8月20日出台。它外引域外立法智慧,内接本土实务经验,回应了群众关心的“人脸图像采集”“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利用个人信息进行‘大数据杀熟’”等热点问题,为个人信息保护上了一把法律的“安全锁”。由此可见(     
①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我国是公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在我国,法律体现和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我国立法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并合理吸收外来法治文明成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1-20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选考)试题
6 .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1年6月1日起实行。该法案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于2020年10月17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9028名未成年人提出的22629条意见,约占意见总数的44%。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这一章,明确了国家、企业、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主体在网络保护中的责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整体性地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


运用“推进科学立法”的知识,说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是如何提高立法质量的。
2023-01-19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艺术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推进依法治国,第一,要加强立法工作,尊重法律规律,提高立法质量,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二,要加强执法工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第三,司法机关处理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公正处理问题,维护人民权益。第四,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治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公民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成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的遵守者和坚定的捍卫者,促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的?

8 .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3月,环保组织“野性中国”在云南恐龙河自然保护区附近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濒危物种绿孔雀栖息地恰好位于在建的红河(元江)干流戛洒江一级水电站的淹没区,向原环保部发出紧急建议函,建议暂停红河流域水电项目。

2019年全国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出台,与《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法规共同构建起当地环境资源保护的法治屏障。

近年来,云南开展《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定期开展全流域专项执法检查,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健全生态环境、林草、农业农村、公安、检察、海关等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公开审理全国首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案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严打严防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云南省是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法治防线的。
9 . 近年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万名代表下基层”活动。以下是其中一次活动的具体情况:
内容2022年8月8日至19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深入街道、乡镇代表之家和社区、村代表联络站听取群众对《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北京市节水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
成果征求了75608位市民的意见建议,经梳理、汇总、去重后共收集意见建议17828条,这些意见建议大都被城建环保办和农村办研究吸纳,成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
这一活动(     
①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是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②维护了公民决策权力,能调动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③健全了代表联络机制,旨在提升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能力
④实现了科学民主立法,促进法律法规更好为经济社会服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法治成果,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体现。从前期调研到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再到2021年的三次审议,可谓十年磨一剑。该法的出台开启了我国家庭教育的新纪元,将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实现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过程所展现出的“小家之事”背后的“大国之治”。
2023-01-13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选考)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