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把握世界的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留存的工业文化遗迹、遗物和相关的历史记录,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妥善保护国家工业遗产,合理利用老工业厂房等打造公共文创空间,能够向公众展现工业遗产的壮美,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科普、特色旅游的良好载体和契机。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鼓励、规范和引导国家工业遗产合理利用,2023年工信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

始建于1954年的“国营751厂”,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曾多年从事传统动力生产,遗存下许多珍贵的工业设施。厂区在该办法的指引下,深入挖掘自身历史价值,严格遵循科学认定的标准和流程,有效保护了工业遗产。厂区内的老旧厂房、机器设备被精心修复和保护,转化为了工业博物馆、文化研学基地等,不仅再现了当年的工业生产场景,还为人们提供了实地学习和感受工业文化的机会。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国营751厂”被打造为751D·PARK(即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建成了以时尚产品展示、交易为核心,集产业配套、生活服务功能等于一体的时尚互动体验区,成功地将历史与现代融合,实现了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不仅是老北京的公共记忆,更是现代公共艺术品,为城市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结合材料和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分析国营751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3)为推动工业遗产的高质量保护与高水平利用,某地拟召开以“国家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主题的研讨会,请你为会场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每条20字以内。)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同志提出,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涵。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革命由低谷走向高潮的重要原因,就是全党上下展现出一股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怕牺牲、永远奋斗的革命精神。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中指出,“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强调“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正是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共生与交流,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人类文明。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当今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记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和谐共生,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弘扬延安精神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
(2)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3)就当代青年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写两条建议。(每条建议不超过20个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2023年暑期,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热出圈。整个影片就是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穿越旅行,李白、高适、杜甫等大唐豪杰群贤毕集,唐风唐韵、诗词歌赋、音乐绘画、舞蹈书法陆续呈现,让整个大唐都活了过来。对于孩子来说,《长安三万里》提供了“打开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方式。全片出现的48首唐诗均入选中小语文课本,当《静夜思》《登黄鹤楼》等唐诗在片中展现时,影厅立刻热闹起来,不少孩子情不自禁跟着吟诵,大银幕内外的“对诗”成为独特的观影体验。《长安三万里》上映近一个月累计票房破16亿,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是其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关键,也激励了更多动画电影创作者们参与相关题材的创作。

(2)《长安三万里》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3)中国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请写出两句包含哲学思想的中国古诗词,并分别指出其体现的哲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精神气质,需要一代代人接续传承、发扬光大。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科技对国家命运、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千千万万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奋力创新、默默耕耘。如今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人工合成淀粉、纳米限域催化等研究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不断加快应用。

桂某作为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鲫鱼是其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他在研究中意外发现银鲫具有“单性雌核生殖”的特征。按照国外学者的观点,银鲫生殖繁育的应该全是雌鱼。决定雌雄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银鲫会有这样的特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和团队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跑遍祖国的大江大湖,累计采集了5000多条鲫鱼样本,系统研究了银鲫的遗传基础和生殖机制,首次揭示了银鲫独特的多重生殖方式,找到了品种改良的方法,为系统精准开展银鲫的优良品种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出的新品种实现了产量的大幅提升,为“菜篮子”稳产保供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桂某是如何践行科学家精神的。
(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请你就青年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弘扬科学精神提出两点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理念到共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讲求“民胞物与”“天下为公”。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丝路精神的指引下,从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到“丝路海运”联盟的组建,从开展跨境医疗合作到国际和区域卫生合作机制的建构……,中国携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开放包容理念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的自主选择,创建新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在开放包容中共探现代化建设之路,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前累计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2022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额达12.54万亿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人民币,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

(1)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推动共建各国共探现代化建设之路,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是如何体现“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
(3)班级举行“弘扬丝路精神,助力一带一路”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要求主旨鲜明,朗朗上口,每个要点在15个字以内。)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部地区,既包括宁夏、新疆、西藏、广西、内蒙古这五个民族自治区,又涉及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面积广、范围大、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鲜明提出“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当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也是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普遍受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尤其需要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共促大团结,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材料二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江西从未停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江西省精准施策,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保持全国第二;靖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赣南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九江夹地合作“共抓大保护”等特色改革品牌持续打响;全流域生态补偿、国土空间规划、河湖林长制、生态司法改革、绿色金融创新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35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能引领全国走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1)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加以说明。
(2)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不仅属于江西也属于全国。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知识加以说明。
(3)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请你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两条建议。
2024-06-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锋精神是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

雷锋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他在日记中深情地写道:“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这是雷锋对共产主义忠诚信仰的表达。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的“一滴水”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将“小我”融入“大我”,积小善为大善。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大潮中,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当代雷锋”郭明义、“雷锋奶奶”靳国芳……一个个先进典型,透射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见证着雷锋精神的实践力量。在雷锋精神的赓续传承中,忠诚于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向善向上蔚然成风,一代又一代人书写着不同的雷锋故事,为伟大变革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1)学习雷锋精神要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3)在学雷锋月,某学校准备开展以“向雷锋学习,树校园新风”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为该学校开展此项活动拟定一个方案。要求:①主题明确;②结合学科知识,说明目的意义;③150字左右;④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
2024-06-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3年8月,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2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两个结合”重大论断首次正式提出,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进行了深刻阐述。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2024年龙年春节是联合国大会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后的首个新年。大红灯笼、中国结、剪纸福字等装饰布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喜庆幽默的川剧表演来到华盛顿,书法、包饺子等文化游园项目在塞纳河畔隆重举办……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联合国人士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需要春节精神的感召,需要龙所代表的力量、勇气和智慧等可贵品质。

(1)结合材料和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
(2)春节走向全球化的原因,甲认为是春节的独特习俗,乙认为是春节蕴含的价值理念。你赞成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3)中华文化丰富多彩,不断绽放魅力。请介绍两个能展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例子,以坚定文化自信。
2024-05-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射洪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2023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润泽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备受好评的杭州亚运会奖牌“湖山”,设计灵感就来自良渚玉琮,融入江南的涟漪湖水、起伏山峦,中华文化魅力通过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传递到世界各地;三星堆博物馆馆体在外形上与地貌、史迹和文物造型有机结合,不仅还原了历史现场,更将古老文明与现代审美融为一体,成为大众追寻文化遗迹、触摸文明的新的重要场域;被称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仅中央总馆入藏的版本量就达到了1600万余册;再现大唐盛世和诗人真挚友谊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好评如潮,各大影院中更是上演了孩子们吟诵唐诗的场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我们是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润泽精神生活的。

材料二   2023年7月25日下午和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德阳市分别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三星堆遗址   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代表了距今4500-2900年间的古蜀文化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约5.44万平方米,总投资逾14亿元,2022年3月开工,2023年7月下旬开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与一、二号馆共同组成三星堆博物馆群。新馆陈列面积2.2万平方米,展出文物1500余件(套),设“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部分。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的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馆,坚持保护修复与考古研究同步进行,馆内分文保工作区和参观区。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让古蜀文明之光再次闪耀。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对三星堆文化遗址既要保护又要适度开发?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20字以内。
2024-05-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坚持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时空和作用上的差异,但在内容领域、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进行改造,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将《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实证与考据方法进行创新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与理论论述中,巧用中华文化名言名句,激活其内蕴的合理因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等。这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嫁接联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以唯物辩证法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应有的当代气韵与时代风采。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第二个结合”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至上性和优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强调“实践”的古语,请你列举两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