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顺利和“神舟十六”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七号”,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每一步都饱含艰辛。面对困难,中国航天人没有气馁,而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不断优化,每一次飞行都会运用一些新技术,解决一些老问题;每一次验证的技术都比上一次更先进,更完美,中国人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航天梦。这表明(     
①中国航天人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工具的改进推动人们认识的发展
③中国航天事业在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实践的发展
④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被推翻和超越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 .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是从望远镜开始的,随着望远镜性能的不断提升,天文学家观测到了火星表面存在着大片或明或暗的区域。著名天文学家威廉 ·赫歇尔曾推测,火星表面的黑暗区域是海洋,而较明亮区域则是陆地。当人类的探测器登陆火星后,我们认识到火星是一颗沙漠行星,表面大多是沙丘和砾石,大气稀薄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过程说明(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有一种引人注意叫“显眼包”,有一种个性旅游叫“特种兵式旅游”,有一种无奈叫“公主/王子,请⋯⋯”,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生猛叫“不讲武德”,有一种竞争叫“内卷效应”,有一种调侃称作“凡尔赛”……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这反映了(     
①热词是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热词和社会热点事件是互相不可分离的
③热词是人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动反映
④社会热点事件对热词的出现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1更新 | 627次组卷 | 37卷引用: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表明真理基本的属性(     
A.条件性B.客观性C.具体性D.唯一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4月12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显示,衰老似乎在5种截然不同的生命(人类、果蝇、大鼠、小鼠和蠕虫)中,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细胞过程。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揭示是什么导致了衰老,并为如何延缓衰老提供建议。据此可知(     
①该研究成果的正确性有待接受实践的检验
②该项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真理的进步
③不同生命衰老的共性说明真理具有普适性
④科学实验是揭示生命衰老规律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有不少减肥人士提倡减肥不吃碳水化合物,但有关专家指出,不吃碳水化合物初期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但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对身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食物中缺少了碳水化合物,从而形成一种叫酮的物质(酮不是天然物质状态,它是新陈代谢中发生了错误的标志,酮极易引发糖尿病或加重糖尿病人的症状,诱发休克甚至死亡)。这说明(     
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
②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发展
③真理在谬误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     
①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④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某作家说,一些所谓“心灵鸡汤”并不接近生活真相,不但没有养分,甚至还有害。因为生活是纷繁复杂的,青少年如果真正相信一句看起来很精致的话,并用它去解读自己尚未开启的人生的时候,就会放弃探索生命这一复杂事物的可能性。对上述观点解读合理的是(     
①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②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对生活真相的揭示具有反复性
③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④对生命探索的根本目的是要将对生活的感性认知上升为对生命的理性思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宪法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具有持久生命力。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        
②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是超越历史条件的                      
④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2023年上半年,一些美西方媒体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刻意将矛头对准中国,编造耸人听闻的假消息,将中国北方地区春季随处可见的“杨树花”报道成“虫子”,诬称“中国遭遇生物灾难”。这波“硬黑”式造谣过于拙劣,很快被网民识破并辟谣。之所以要辟谣,是因为(     
①美西方媒体没有认识到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无条件性特征   
②美西方媒体违背了客观事实,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③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会出现谬误
④美西方媒体自欺欺人,对客观存在进行歪曲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