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9 道试题
1 . 下边漫画《三过家门》(作者:宋旭升)告诉我们(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紧迫性
③要重视人们实践活动的社会性、主观能动性
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从字体结构,到书法艺术;从音韵格律,到朗读吟诵;从单字含义,到组词成语;从市井俚语,到官样文章;从语录散文,到诗词歌赋。可豪放,可含蓄;可生动可简洁读之朗朗上口,回味悠长,意韵无穷尽,美意不胜收。中文之美,是传统之美,她美在历史,美在形体更美在精神,美在风骨。可见,中文(     
①彰显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品质
②能够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原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19更新 | 392次组卷 | 6卷引用:必修4第三单元专项提升卷
3 .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音乐,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深受瑞士人民喜爱,而瑞士也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造访。近年来,从瑞士马特洪峰闪耀巨幅五星红旗的灯光投影,到中国钢琴家郎朗在少女峰上弹奏悠扬琴音;从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瑞士运动员以老虎装扮向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到中国腕表品牌自主设计研发的机械腕表成为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藏……这些生动事例都反映出(     
①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会成为文化创新的障碍
④文化交融是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坚定道德追求,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就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乘风破浪阔步前行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
③要引导人们培育正确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④要成为时代新人就必须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5 . 2021年3月开播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广受欢迎。节目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百岁老人”伏生讲述自己一生舍命守护《尚书》的故事,宋应星与袁隆平实现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司马迁子承父志、著书立说……节目的创新演绎,为我们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可能。该节目的成功得益于(     
①契合时代需求,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③赋予典籍新的时代内涵,推动典籍创造性转化
④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观众对古籍的兴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1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华文化中,色彩不仅意味着客观自然的颜色,也包含着深邃的情感。骤雨初歇,云散风息,抬头望见纤尘不染的天色,是“雨过天青”;黛色是指如黛石的青黑色,松柏“黛色参天二千尺”,远山“遥看黛色知何处”;月白则是带一点微蓝的白色,被认为你宁静中带着高洁,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目前,以“霞光红、迎春黄、天霁蓝、长城灰、瑞雪白”为主色,“天青、梅红、竹绿、冰蓝、吉柿”为间色,“墨、金、银”为辅助色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正式发布。据介绍,色彩系统来源于对自然四时、天地五方和二十四节气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将广泛运用于竞赛场馆、电视转播、指示系统、制服设计等领域。


举例说明北京2022年冬奥色彩系统中所包含的中华文化元素。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如何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
2023-05-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7 . 在“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的推波助澜下,一些媒体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娘炮”明星逐渐成为时尚流行文化的符号。2021年9月2号,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通知,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审美导向、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娱乐圈顿时掀起了一场“扫娘风暴”。对此,我们应(     
A.营造多元宽容的文化审美氛围
B.大力推进大众文化发展
C.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
D.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产业
2023-05-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8 . 2021年9月17日,经历3个月的太空驻留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天,将在太空驻留6个月……这些成就为我国跻身于航天强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表明(     
①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
④航天科技新成就能够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9 . 2020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建成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2023-05-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10 . 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阳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
②在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截然分开的
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清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023-05-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