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1 道试题
1 . 许多网络写手将“爆款”原创文章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上线,一些自媒体靠“洗稿”做成大号。此等急功近利、抄袭剽窃的行为,不仅给原创者带来了伤害,也对社会精神生活造成了损害。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要坚持创新
②政府应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
③文化创作要善于借鉴他山之石,提高创作效率
④要不断推出新的构思和手法,为文化创新提供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8-25更新 | 938次组卷 | 99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能力提升)
3 .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深层次内容,是社会制度、国家政权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基础。这说明(     
①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作用
③社会进步扩大了文化的政治性功能   ④文化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美育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灵活动,是人类围绕着对美的感知、鉴赏与创造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增强美育熏陶”“增强文化理解”。落实这些要求(     
①必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和传播美
②有利于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必须将美育作为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渗透到学生生活实践中去
④发挥教育这一文化传播手段具有的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25更新 | 357次组卷 | 28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能力提升)
5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材料说明(     
①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良好家风对子孙后代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统帅着全社会好风气的形成
④良好家风会促进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③
6 . 2020年6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对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律文化的创新立足于汲取各种有益的文化成果
②新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决定了民法典的制定
③民法典编纂是一个对传统法律文化先继承后发展的过程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24更新 | 454次组卷 | 25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能力提升)
7 . 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24更新 | 1147次组卷 | 90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二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检测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百多年来,京剧始终是在继承与创新的交替运行中向前发展的。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当代京剧艺术家必须深入现代社会生活,善于驾驭生活素材;在保留和展演传统的经典剧目,保持和继承传统的艺术神韵和美学特质基础上,用崭新的视角来展示传统艺术之美;积极吸纳融汇其他艺术之长,为我所用,创造体现当代美的表现手段,赋予京剧鲜明的时代特色,让京剧这一国粹真正得到发扬光大。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将京剧这一国粹发扬光大?
2021-08-21更新 | 12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鄂东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2月联考政治试卷
19-20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9 . 1950年9月,王莘从天安门广场前经过。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秋风被吹得沙沙响,少先队员们敲着军鼓、唱着歌正在练习队列,这一幕触动了王莘的心弦。“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未加思索,这几句歌词就和着曲调一同流淌了出来。《歌唱祖国》的创作经历表明(       
①文艺作品源于创作者的创作灵感②艺术家是文化创作的时代背景
③文化创作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0岁的故宫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凝结着历史的烟云,每一座殿宇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它也像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散发着活力的气息,每一块砖瓦都奏响着新时代的乐章。

2020年4月,故宫博物院联手多家媒体对闭馆期间的故宫进行直播,与观众共赴一场“云上”之约,感受故宫春意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正式拉开了“紫禁城建成600年”系列活动的序幕。2小时的直播,除了美景之外还通俗易懂地讲解了60多个知识点,让观众与学术亲密接触。

故宫博物院的“活力”表现还有很多。此前,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把具有历史特色的丰富文化资源提炼出来,推出文创产品(2020故宫日历》,把高冷严肃的宫廷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依托“数字故宫”平台,纪录片《故宫贺岁》以乾隆57年的一场茶宴讲述了静态的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老百姓感受了宫里的年味。

今年故宫博物院还将举办“中国与凡尔赛展”,以“凡尔赛宫中的中国”大型展览为基础,结合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法国宫廷及传教士、使节带来的精美文物,还原一个更丰满、更全面的十八世纪中法两国文化和艺术盛况,带给观众一场视觉文化盛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增强文化自信。
(2)以增强故宫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主题,为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活动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