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1 道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和为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认可,值得全人类共同珍视和爱护。


结合材料,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22-09-16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莱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题(等级考)
2 .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400余名官兵(外界称800壮士),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并阻击日军的故事。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这部电影还原真实火爆战场,亚洲第一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营造出前所未有的真实感,成为2020年全球首部突破10亿元票房的电影。该电影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①文化交流要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②文化创新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使用的技术手段
③文化创作要综合创新和传播正能量                      
④要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20年5月14日,首批20项“浙江文化印记”在浙江杭州发布。良渚古城遗址、杭州西湖、龙井茶等在列。浙江还将通过开设专题专栏、拍摄纪录片、出版书籍等方式宣传这批文化“金名片”,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浙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浙江文化印记”的评选(     
①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表现
②能够增强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更好地发掘、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④有利于推动文化由多样性向一元化转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对,外来文化作用于本地文化的过程既是文化入侵的过程,同时也是同化和改造的过程。无论外来文化形态如何,其对本地文化均会具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①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要全盘吸收,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20年“穿越时空遇见你”依托“张大千与毕加索在法国交流”这一历史事实,在四川征集4—18岁有绘画基础的青少年前往法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展示推广传播巴蜀文化,向大师致敬、与大师对话。该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中法两国文化的国家影响力   
②说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③有利于消除中法文化之间的差异,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向其他国家传播了中华文化,发挥了中华文化的主导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国的长城,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是享誉世界的古建筑,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 、柬埔寨的吴哥窟等建筑同样广受各国人民的赞誉。这说明(     
①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   
②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今天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中华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④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被称为“中国式健身”的广场舞,以其欢快的串烧音乐和自娱自乐的编排,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身体好了”“心情美了”“朋友多了”,活跃在广场上的受访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事实上,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兴致,矫健的身姿,充满活力的模样,已经是最好的回答。这说明文化能(     
①推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引导风尚,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
③教化育人,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          
④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文化,到今天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与文明一直交织共融,相伴而行。下列选项中对文化与文明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②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③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④文化和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9年11月,“寻访英雄”网络互动活动正式启动,意在重温民族脊梁的英雄事迹,传播真正英雄的感人故事,引导广大官兵和网友在“寻访英雄”网络互动活动中传承英雄精神,网聚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以下对寻访英雄,传承英雄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寻访英雄,既是对初心的叩问,也体现着个体的良知和时代的温度
②寻找英雄,是尊重英雄,重新书写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③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④中华优秀文化植根于英雄精神之中,铸就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10更新 | 515次组卷 | 47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基础过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