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脱贫攻坚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的增刊。它以史料刊物的形式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实践载入史册,是各级领导干部交流中国脱贫攻坚故事、对外讲述全球减贫中国方案的参考读物。该刊的出版(     
①表明一定的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
②巩固拓展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胜利成果
③能够为新时代我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
④能推动文化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从城市到乡村,阅读越来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推进全民阅读不仅要让阅读成为社会风尚,还要让阅读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利于(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挥文化的反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建设
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④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3-14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以下属于非意识形态内容的是(     
A.世界观B.人生观
C.自然科学D.价值观
2023-03-14更新 | 40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桂梅的颁奖词

2021年2月17日,张桂梅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2月25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6月29日,张桂梅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2021年11月,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代,化育人心,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是“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总有一种力量,担当奉献,苦干实干,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那是“老师学生一起苦教、苦学,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学校办出名堂”;总有一种信仰,为国为民,坚定如磐,那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那是“如果自己突然走了,葬礼就不办了,骨灰直接撒到金沙江,请提前把丧葬费预支给我,我想把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从文化的功能的角度,说明张桂梅精神的现实意义。
(2)“人民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请你为青少年学生学习张桂梅精神,弘扬主旋律,写两条建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②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③石头是物质的东西,是文化的唯一载体   
④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6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建设文化强国要(     
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④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7 . 以下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由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B.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C.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D.长期走在世界前列,未经历衰微的过程
8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文化自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④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肉体已逝,脊梁仍在,烈士们愿意为这个民族,为这群人民,为这个深受苦难的国家和这片土地,去奋斗,去唤醒民众,甚至去献身,这种精神特别值得我们怀念!”一位90后青年网友代表,带来了给烈士的一封信《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这些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     
①跨时空的对话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
②中华民族精神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
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繁荣文学创作,推出精品力作,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一大批作家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积极投身文学实践,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更加繁荣。如孙甘露在长篇新作《千里江山图》中以完整清晰的故事情节展现中共地下党的艰苦斗争,书写共产党人的英雄群像和革命者的信念力量,吸引众多读者关注。陈应松通过长篇小说《天露湾》展现江汉平原葡萄产业的发展历程,以一对父女为主人公,描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创新实干、脱贫致富的故事。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于20世纪中叶至今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里,呈现中国城市普通百姓的生活日常和世态人情,故事中的周家三兄妹,工作岗位不同、人生轨迹各异,但为人处世都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们的人生命运构成了一首激情澎湃的交响诗……一部部优秀作品,营造出新时代文学活力迸发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繁荣文学创作的基本途径。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