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1 . 近年,各地中学纷纷举行成人礼。成人礼是始于周代的冠(笄)之礼。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观点:甲同学认为,成人礼应该回归古代已有的冠(笄)仪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乙同学认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受到成人的责任就好,复古式的冠(笄)仪式没有价值。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
③成人礼仪式的演变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④中华传统礼仪文化需要因时而变,为其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1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坚定理想信念

2020年5月上演的电视剧《秋蝉》演绎了革命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值得一看。其实,蝉也可以说是树立理想信念的化身。蝉,要先在地下暗无天日的生活三年(有一种美国的蝉,要在地下生活17年),忍受各种寂寞和孤独,依靠树根的汁一点点长大。然后在夏天的一个晚上,悄悄爬到树枝上,一夜之间蜕变成知了。然后期待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它就可以飞向天空,冲向自由。


(1)结合材料,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角度,阐明蝉的成长过程对我们的哲学启示。

◆践行理想信念

某同学参加“践行理想信念”主题班会,拟以“在学思践悟中践行理想信念”为题,撰写一份发言提钢。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写一篇发言稿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5-01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3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在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饮茶、敬茶等习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品茶、斗茶、评茶等活动在许多地区成为当地特色风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说明,我国茶文化(       
①贴近生活,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发展
②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走向世界,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做出重要贡献
④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自1987年创办以来,中国艺术节始终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通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艺术惠民活动和特色文旅活动,致力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国家开展艺术惠民活动是基于(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②人民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
④坚定人民的理想信念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最具感染力的美学形式之一。2022年8月,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正式与观众见面。该节目以诗画贯穿全局,从诗画经典的内涵中提炼选粹,创作了一批歌曲、舞蹈、音乐、吟唱、武术等作品,体现了诗情,更演绎了画意,让观众认识到中国诗画深厚隽永的文化精神,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该节目(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④体现了对待中华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从文化角度看,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我们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D.我们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
2023-04-27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7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21年3月15日,我国发生近10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②2020年1月26日起,《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③国庆节期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爱国主题国产大片火爆
④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20年5月17日在西安召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

截止时间发展阶段内容
1992年工程立项制定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
2005年实现第一步任务目标突破和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2013年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突破和掌握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成我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
2017年第二步任务目标全部完成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等一系列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2022年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并将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与责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为了长期运营产生更大的效益,计划推出上千个项目应用,欢迎国内外的科学家广泛参与,为人类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做出应有贡献。在这种情况下,有西方人士提出中国空间站的标注和收发指令都是中文,而没有像国际空间站一样使用所谓国际通用文字,这说明中国超级自我封闭,正在通过语言来摆脱来自其他国家的科学家。


(2)结合材料,运用类比推理的知识,判断该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2022年10月,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萨·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著《兰亭集序》中一句描绘宇宙景观的古文(见下图)。



(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文化知识,写一篇关于人类文化和谐共生的感想。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3-04-05更新 | 962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9 . 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正式上线,来自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向全球开放。用户可以下载素材进行再创作,将作品上传入库后能够获得认证和确权保护,以后别人使用入库作品,创作者还能获得“分红”。“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     
①创新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
②以"科技+文物"的传播方式,发挥了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③向社会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满足多样的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④通过资源、技术、确权管理的协同创新,激发创作活力,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

北京崇雍大街位于天坛、地坛之间,是一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老街,串联起国子监、雍和宫等文物保护单位,是彰显北京古都风韵,最能代表北京老城文化特色的一条街道。

2018年以前,许多商户私自改造的门脸,密布的变电箱、电线杆,拥挤的人行道、车道,与古城文化不和谐,让这条大街变了味儿。

从2018年到2021年,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团队修复了这条4.7公里的长街。在改造之初,制定公众参与计划,鼓励商户和百姓积极参与,征求和采纳合理的建议。在修缮过程中,坚持“绣花”功夫,摒弃过去“刷墙”、“画缝”、“贴瓷砖”等方式,传承传统的营造工艺,通过“真砖实砌”的方法来展现真实的传统风貌,许多老建筑、老牌匾、老物件得到了保留。

改造后的崇雍大街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充分保护了历史风貌,让人们重新找回了“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老北京味道。崇雍大街的“变身”不止是一次简单的改造,而是再一次寻找历史的历程。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说明崇雍大街的“变身”是如何让人们更好感受到老北京文化味道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