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材料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激荡着走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从南湖起航的“小小红船”到新时代劈波斩浪的“巍巍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高度重视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传承发扬党的成功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材料二   如何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学习党史,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学习党史,认识到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学习党史,缅怀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学习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学习党史,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1)“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党史教育对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独特作用。
(2)我校准备以“学史力行”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023-07-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测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从“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到“蓝领专家”孔祥瑞、“马班邮路”王顺友,再到“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陆建新、“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一大批劳动模范在生产一线书写人生传奇,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更加需要弘扬劳模精神,激发亿万新时代奋斗者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精彩篇章。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弘扬劳模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2023-07-2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测试

3 . 文明出行,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外出旅游,我们时常会看到图片中的不文明现象,这既扰乱旅游市场的秩序,也有损个人甚至是国家的形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正确看待图片中游客的行为。
2023-07-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测试
4 .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宣誓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果请你对这件事写一篇新闻报道,其中恰当的题目应是(     
A.融通不同资源,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B.弘扬时代精神,夯实文化自信基础
C.回答时代问题,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D.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继承革命文化
5 .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音乐,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深受瑞士人民喜爱,而瑞士也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造访。近年来,从瑞士马特洪峰闪耀巨幅五星红旗的灯光投影,到中国钢琴家郎朗在少女峰上弹奏悠扬琴音;从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瑞士运动员以老虎装扮向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到中国腕表品牌自主设计研发的机械腕表成为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藏……这些生动事例都反映出(     
①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会成为文化创新的障碍
④文化交融是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谷文昌是县委书记的榜样、共产党人的楷模、“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2020年3月13日,谷文昌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举行。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②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
④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亮出了鲜明的底色。“无论贫富、生命至上”成为中国疫情防控的基本准则;“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让武汉不再孤单,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驰援武汉,4万余名医护工作者奔赴湖北,成为最美逆行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4亿中国人自觉居家隔离,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2023-05-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20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

大运河(山东段)沿线地区与苏皖豫冀四省交界,是贯通运河南北的重要河段,世界遗产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战略地位重要,发展基础良好。大运河(山东段)拥有运河、泰山、曲阜三孔等世界文化遗产,8段河道、15个遗产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山东段)一直是沟通中国北方政治中心和南方经济中心的生命线,是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的交通动脉,有“国家漕运江南四百万,寄径于山东漕河一线”之称。

存在问题。大运河时空跨度大,沿线遗产众多、种类丰富,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遗产资源叠加交错,保护难度大,碎片化保护现象突出。对运河文化多元价值体系研究阐发滞后,与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等联动不够紧密,文化引领能力不足。

重点项目。以“济宁'运河记忆’遗产廊道”为例,整合竹竿巷、广育堂、玉堂酱园、潘家大楼、太白楼、铁塔寺、南阳镇、微山湖运河故道、夏镇等资源,规划建设“运河记忆”主题街区、河道总督署遗址保护展示设施及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太白湖运河文化主题公园,打造运河遗产廊道。


(1)结合材料,分析落实好《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的文化意义。
(2)请你为如何扩大大运河文化影响力提出两项操作性建议。
2023-05-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9 . 筷子上方下圆的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也体现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文化,筷子制作要求“一曰要直,二曰要齐,三曰要和”,蕴含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世道理;“多一个人多双筷子”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中国筷子流传到日本后,日本把筷子誉为国粹,还专门为它成立一个节日--筷子节。由此看出(     
①筷子上方下圆的外观造型,显示出世界观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制筷要求中的“齐”与“和’分别体现了“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中国的“吃”文化寓于世界的“吃”文化之中,并通过世界的“吃”文化表现出来
④日本设立筷子节,说明日本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5-11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10 .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蓉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主要反映了(     
①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故乡寄托了人们的乡思乡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故乡承载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代表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故乡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11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