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2023年8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中国国家公园标识。该标识由地球、山、水、人和汉字书法等元素构成,标识中连绵的山川构成汉字“众”,寓意山连山、水连水、众人携手保护自然资源,展现了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的中国国家公园有机融合,体现中国国家公园的全球价值和国家象征。这一创意设计(       

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复刻       

②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

③表明中华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④表明多种功能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文化在漫长的利用和治理黄河的实践中,通过贸易、文化交流、政治外交等活动,从中原地区向四周传播并走向全球,搭建起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向世界传递了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3 . 2023年10月,某教育基金会“石头计划”负责人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剪纸艺术专业的老师们一起通过网络,为新疆哈密市的偏远牧区学校学生讲解劳动创新教育课——非遗文化“剪纸”课。老师们向学生们介绍了不同流派的剪纸艺术及相关作品的寓意。用一张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份匠心,通过网络将非遗剪纸引进校园。可见,非遗文化课(     )
①让学生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触
③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④表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名片之一。瓷器中的外来文化元素,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比如唐代的许多瓷器极具胡文化元素,出土文物中有许多胡人俑、胡人牵马、胡人伎乐俑等;明永乐和宣德时期,郑和下西洋时所带的瓷器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瓷器中的外来文化元素从一个侧面(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注重借鉴外来文化成果
②展示了中华民族拥有的独特精神标识
③反映了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显示了中华民族融汇世界文化的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盛唐时期,各民族广泛交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非凡风气贯穿整个社会,造就了宗教、文学、乐舞、服饰等文化领域的高度繁荣;宋元时期,在当时的贸易大港泉州,东西方宗教多元并存,创造了印度、波斯、希腊、大夏、安息、罗马和中国等不同文化元素和谐共生的文化奇观。这表明(     
①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②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巨大包容性促进了自身文化的发展
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植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我国的登月探测器命名“嫦娥”,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寄托着探月团队永驻月宫的理想;华为的操作系统取名“鸿蒙”,展现了一种宏阔的宇宙观,意在为后人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曰“悟空”,寓指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探索精神……此外,量子实验卫星起名“墨子”,航天飞船取名“神舟”,太阳监测卫星计划用名“夸父”,汽车领域采用“唐”、“宋”、“元”系列车标……探索与追求,既是基本的科学精神,是对科技兴国理想的薪火相传,也是基本的人文精神,包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当代中国,科学探索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碰撞出美丽的火花,试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上述材料,解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科技领域的当代价值。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农历春节是“红色的”,世界冰雪盛宴是“银白色的”。无论是冬奥会的形象体系、场馆设计,还是吉祥物和会徽、火种灯和火种台,北京冬奥会的每一个元素几乎都蕴含着中国文化;冬奥会的“冰丝带”“雪如意”等高标准、高质量且绿色可持续的场馆设计彰显了中国韵味;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赋能北京冬奥会,为世界呈现了一场独特的“东方文化盛宴”。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明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呈现一场独特的“东方文化盛宴”?
2022-10-17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孕育形成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一系列精神丰碑。“到延安去”成为当时最为时髦与自豪的时代口号。今天,新时代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也要像我们的前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赓续对延安的“精神奔赴”。新征程上的“精神奔赴”能够(       
①感受传统文化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②铭记前人奋斗历程,从理想信念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③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争做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④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成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7-28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中国孝文化产生于商周时期,其原意为“奉先思孝”。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实现了从“孝之为行”到“孝之为德”再到“孝之为道”的提升。这说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②中华孝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中华孝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借着传统文化回暖的东风,汉服通过媒体得到广泛传播,小到抖音小视频,大到春节联欢晚会,我们都会看到美丽汉服的身影,商业汉服走秀逐渐形成了一股风潮,不少汉服爱好者也会穿着汉服走在大街小巷。汉服之所以能从小众到“破圈”,是因为(   )
①契合中国人的审美视角和价值追求
②现代科技增强了汉服文化的传播力
③引领了现代服饰文化发展方向
④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