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学校应当将红色资源传承纳入日常教学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等。这是因为红色资源(     
A.传递坚定的革命信仰,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B.具有教育功能,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
C.助力文化产业的繁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支撑
D.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有利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2 .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各地在立春日“鞭打春牛”、吃春卷“咬春”、举行社火表演庆祝,这是(       
①重现中国传统农耕文明               
②民众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③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交融        
④新时代出现的崭新气象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3 . 中国古人用“天圆地方”来概括世界的总体结构(如右图)。其中,地由“四方”组成,被四海包围,又称“海内”;“四方”和“四海”以“中央”为中心,共同构成“天下”;天与海的交界处被称作“天涯”,天、地、海的交汇点被称作“海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一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既体现着中国古人对“天下”构成的认知,又寄托着我们对身处远方的亲朋的思念之情。材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源于对世界总体结构的创造性想象
②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
③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促进的成果
④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相互交融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在他的文章《扬权》中写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校(同效)。这一思想与郡县制相得益彰,对我国的国家治理产生了两千多年的深刻影响,直至今日。可见(     
①我国的民本主义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③我国的政权分层体系有着一脉相承的特点
④我国的共和制政治思想和治理理念由来已久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24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为深入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山东省委主持召开各民主党派座谈会,就《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广泛征求意见。各民主党派山东省委会闻声而动,就“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展调研,并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   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山东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最有底气、有能力、有责任推动儒学研究,用儒家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建议二   以黄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依托,推介和展示一批黄河文化地标,实现山东非遗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擦亮好客山东“沿着黄河遇见海”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黄河文化“开新花”“结硕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如何推动黄河文化“开新花”“结硕果”。
2023-08-28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启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与发展的动力源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等思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确立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形成,也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色。


“中国式现代化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天然禀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2023-04-2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南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通过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萃取时代精华,有效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中国精神的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文化根基和精神底蕴。这启示我们(     
①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
④文化自信对他国文化生命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历史上,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这些都展现出(       
①文化样态由多样走向统一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②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涵养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格局
③革故鼎新的伟大创造精神使中华民族以领先姿态屹立于世
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卷

8 . 材料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山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大一统”的思想。《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强烈的“大一统"思想,仿佛就扎根在历朝历代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材料二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和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必将引领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有人认为,从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反对台独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无不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精神的文化价值。请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相关知识阐述该观点合理性。
9 . 2022年10月,我国成功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命名为“夸父一号”有两层含义:一是“夸父逐日”的故事表达了中国先民胸怀大志、探索自然、英勇顽强的精神,蕴含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试图揭开太阳神秘面纱的不懈求索;二是寓意着“夸父一号”将与未来中国太阳探测卫星一道,开启中国综合性太阳观测的新时代。以“夸父一号”命名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表明(     
①中华文化能够展现人们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8-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3年10月8日圆满落幕。

火炬“薪火”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吉祥物“江南忆”齐聚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会徽“潮涌”象征勇立潮头的奋进精神,奖牌“湖山”呼应西湖山水,彰显了典雅精致的江南美学与非遗文化;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等5个项目分别代表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地域特色,这些非奥项目丰富了杭州亚运会的竞赛内容,诠释着亚洲文化多元之美;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数字火炬手、开幕式AR、互动3D双威亚,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为世界呈现“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的
2024-02-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