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大运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先民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奋斗发展的生动记录,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韧性、耐心和定力,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标识。

材料一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纽带】

自隋唐实现大运河南北贯通,历代不断疏浚、扩展、维护大运河,使南北方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上的交流更加频繁、军事上的纵深更加深广。这一切不仅促进了大运河沿线的开发,而且推动南北方融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孕育了一座座繁华的城市。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一条纽带。

材料二   【凝聚着祖先创造和智慧】

开凿大运河需要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需要解决大量工程难题,但我们的祖先创造性地解决了治水、治沙、蓄水等难题。大运河扬州段的“运河三湾”,把一段直线百米的河道改成1.7千米的三道弯,大大减缓了流速,确保了漕运安全,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力;大运河山东段的南旺枢纽工程,集引水、蓄水、分水、排水于一体,五级船闸逐级抬高水位,体现了古人对水利的科学认识,许多做法直到今天还在沿用。

材料三   【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

大运河流经10多个纬度的国土,贯通燕赵、中原、齐鲁、江浙等多个不同文化区,随着运河流淌的不仅仅是人员和物资,更是思想和文化。各自保持特色,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形成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大运河所流经的区域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思想文化最活跃的地区,文教鼎盛、人才辈出。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创新性和包容性的文化所培育和滋养出来的。

(1)为什么大运河能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一条纽带?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说明我们祖先是如何解决治水、治沙、蓄水等难题的。
(3)某班开展以“从运河文化看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研讨性学习,假若你是其中一员,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写一篇发言提纲。
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语言简练,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150字左右;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
2024-05-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近年来“在博物馆里带娃”成为一种热潮。各地博物馆纷纷以数字科技赋能,打造沉浸式体验的高品质展览,创新社教研学活动模式,让公众用自己的方式走进、传播、解读自己眼中的博物馆,让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故事,不断收获回响。“博物馆热”启示我们(     
①注重保护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袭中华传统文化
②创新文物保护表达方式,发挥博物馆实践教育基地作用
③应坚持社会效益放首位,挖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④深挖文物内涵,实现了人民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3 . 中国古人用“天圆地方”来概括世界的总体结构(如右图)。其中,地由“四方”组成,被四海包围,又称“海内”;“四方”和“四海”以“中央”为中心,共同构成“天下”;天与海的交界处被称作“天涯”,天、地、海的交汇点被称作“海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一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既体现着中国古人对“天下”构成的认知,又寄托着我们对身处远方的亲朋的思念之情。材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源于对世界总体结构的创造性想象
②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
③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促进的成果
④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相互交融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在他的文章《扬权》中写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校(同效)。这一思想与郡县制相得益彰,对我国的国家治理产生了两千多年的深刻影响,直至今日。可见(     
①我国的民本主义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③我国的政权分层体系有着一脉相承的特点
④我国的共和制政治思想和治理理念由来已久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24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中国地域辽阔,地势西高东低,同时具备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缘文化和区域思想观念,中国的区域文化虽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又并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结构,儒、道、释三教并行而立,盛唐时胡汉交融,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华文化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这表明(     
①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复杂多样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根本性质
③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是在中国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形成的
③中华文明能够连续不断地发展,与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结构规定了文化建设需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今年的暑期档,动画片《长安三万里》脱颖而出,影片票房近20亿元。影片最吸引观众的是选取唐诗为题材。唐诗是中华文化和中国文人精神境界的一次高峰,选取的48首诗并非单纯的点缀,而是把每首诗背后的思想情感与影片中的时代变迁相结合,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也激发了大家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②文化对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具有积极作用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下图是我国举办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吉祥物“数小智”。吉祥物采用人物形象+数字特征的方式,展现了数字经济与各行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将具备中国特色文化元素的龙的形象与科技风格相结合,代表着正在腾飞的中国数字经济新形象。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和交锋中而逐步发展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旺盛的生命力,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文化创新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做到批判地予以继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2023年10月,某教育基金会“石头计划”负责人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剪纸艺术专业的老师们一起通过网络,为新疆哈密市的偏远牧区学校学生讲解劳动创新教育课——非遗文化“剪纸”课。老师们向学生们介绍了不同流派的剪纸艺术及相关作品的寓意。用一张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份匠心,通过网络将非遗剪纸引进校园。可见,非遗文化课(     )
①让学生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触
③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④表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唐代金银器中最有名的鸳鸯莲瓣纹金碗通体采用捶揲技术制作成型,代表了唐代工艺的最高水平。捶揲技术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捶揲技术传入中国并在唐代广泛应用在金银器皿上,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金银器的器型类别和装饰风格,为唐宋金银器的商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技术植根于优秀外来文化之中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传说先秦时期,琴师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2023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广州举行非正式会晤。共听千年绝唱《高山流水》,共品千年茶韵论中法关系。这表明(     
A.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B.价值选择会因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实现不断发展
10 . 克孜尔石窟坐落在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千米处。开凿于公元3世纪的石窟,停建于公元8-9世纪,衰落于公元13世纪中叶。它是古龟兹人文发展的一部历史大典,壁画中所展现的龟兹民族的语言、人种、服饰、信仰以及生产、生活与乐舞活动场景,也明显揭示出佛教文明向东传播的历史轨迹,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土化过程。这说明(     
①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
③克孜尔石窟是在与外来文化交流、碰撞中发展起来的
④壁画艺术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26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