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118日,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包括北京雪花、天津稻香村、重庆冠生园等在内的55个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丧失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工艺技术独特、设计制造精良、产品服务优质、社会广泛认同的品牌,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也要看到,老品牌是宝贵资源,但老字号不是“铁帽子王”,一些老字号生产频频“亮红灯”,背后往往存在着“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惰怠心态,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些经营者仍然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等观念,坚持“传统必须一成不变”的原则,未能形成现代化的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和营销运营线,逐渐与时代脱节,与消费者需求脱轨。没有永恒的老字号,也没有长期的新品牌。放弃匠心、品质失守,再大牌的老字号也可能迅速“塌房”;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再小的买卖也能擦亮金字招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阐述擦亮老字号传承金字招牌的必要性及措施。

材料二   老字号品牌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所代表着的是中国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企业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趋势,老字号品牌需要不断剑新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消费需求。那么老字号该如何在传播过程中保持品牌的人格及文化价值,同时实现品牌形象的升级和更新呢?

(2)结合材料,为“老字号如何通过传播实现品牌形象的升级和更新”撰写一篇简明的策划案。
要求:围绕“老字号品牌形象”这一主题;策划的思路要清晰;200字左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明之光闪耀亚细亚

2023年9月23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前所未有。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杭州亚运会以体育铺路架桥,为人们搭建起和平与友谊的交流平台,凝聚着亚洲人民的团结合作之心。时代召唤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材料二   团结之火照亮前行之路

历经八年的筹办,杭州给全国人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省形成筹办亚运会的强大合力。中共浙江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基础设施建设、赛事活动准备、公共安保等工作进行部署;杭州市政协倾情助力、全方位参与亚运会筹备各项工作,提出多条宝贵建议;杭州市政府用法治护航亚运会,针对亚运会期间出现的风险和突发情况,果断采取行政措施,保障了亚运会的顺利进行;杭州市民积极参与亚运会的志愿服务,社区召开居民会议,对普及运动知识、建设美丽家园等工作做出部署,居民也提出不少可行性建议,从最基层有力地保障了亚运会的顺利召开。

材料三   科技之潮焕新亚运活力

杭州亚运会力求把科技与体育事业融合。杭州亚运会集思广益,首创了数字火炬:开幕式中数字人“弄潮儿”(如图)灵感来自钱塘江,全球超过1亿“数字火炬手”组成了这个巨大数字人。他穿越钱塘江,一路奔向主会场,跟现场火炬手一同点燃主火炬,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实现了同频共振;为实现绿色低碳目标,俗称“大莲花”的杭州奥体中心主场馆和游泳馆上方共设置了201个导光管,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场馆内,可减少能源消耗约30%以上;杭州亚运会的烟花秀,不再局限于仰视视角,而开创了俯视看烟花绽放的美景,带给观众巨大视觉惊…杭州用科技为这场体育盛会带来不一样的新体验,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科技创造未来的前进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特征相关知识,分析举办此次亚运会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杭州筹办亚运会是如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4)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知识,以文化之美,畅谈杭州亚运会数字火炬手之美。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4-04-26更新 | 3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抚顺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势头还在持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健康至上,高度重视,措施得力,行动到位,成效有目共睹,为全球抗疫作出很大贡献。反观西方有的国家,无视中国的付出,非但不积极应对疫情拯救生命,还在病毒源头上无端甩锅和指责中国。中国病毒专家钟南山、陈薇科研团队刻苦攻关,成功研制出新冠疫苗,并正在进行全民接种,至今已达221882.6万剂次。

但在接种过程中,也有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或者担心有副作用,迟迟不肯接种,影响了疫苗接种的进程。随着新冠病毒发生变异,中国疾控中心宣称,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将消失,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新的冠状病毒,要压制新冠依然要靠疫苗,所以要相信疫苗。攻克病毒需要科学家和医学专家不断进行研究新的研究,基于事实和证据得出科学结论,这向人类医学发起新的挑战。疫情防控也成为常态化工作,任重道远,只能抓紧,不能放松。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过程反复性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材料二   承岐黄薪火,扬中医文化,圆健康梦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古老的中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抗疫的利器。在西药没有特效药,疫苗还没有研发出来的时期,源自《伤寒杂病论》古方的“清肺排毒汤”等经典方剂被广泛用于临床一线救治,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医药很好地给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提升了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医是中国国粹,是中华瑰宝。中医饱含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具有独到的内涵特质、思辨哲理,充分彰显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文明内在生存理念;蕴含着以“人”为本,“大医精诚”“仁者爱人”等核心思想理念与扶危济困等中华传统美德。

中医注重“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结合,在治法上,阴阳互补,标本兼治,有重剂起沉疴“直捣黄龙”的“霸道”之治,也有“四两拨千斤”的“王道”之治,更有权衡脏腑相关,“围魏救赵”的兵法思维。这些思想理念在我国抗击疫情起了很大作用。

中医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世界医药文化的珍宝,为促进中西文明的对话提供了一扇窗户。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国外中医西医医学专家积极交流,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组合拳打出了1+1>2的效果。医学发展到今天,事实证明中西医的和谐互补,会收获最好的效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中医药文化在抗击疫情中彰显的当代价值,并就如何加强中医与西医更好结合提两条文化建议。
2021-11-30更新 | 6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滕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期中)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材料一   近年来,为解决耕地流失,施肥结构不合理、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食品安全难保障等问题,H省按照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抓好耕地保护、绿色生产等环节,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一般耕地优先用于粮棉油糖蔬等农产品生产。聘请农技专家开展化肥使用配方、水肥一体化、新型生物农药、智能化管理等配套技术研究,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显著降低农药用量,严格控制农药残留,让新型生物农药助力农作物防病抗虫。省内各银行按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为涉农贷款提供更多便捷服务,让“绿色通道”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H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

材料二   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农耕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农耕实践思想观念,孝老爱亲、耕读传家的农耕家庭道德风尚,守望相助、以和为贵的农耕社会行为规范,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农耕劳动人文精神。农耕文化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为历代中华儿女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更为如今的农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更应该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并掌握其自然规律,推动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


(2)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三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国际粮食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饥饿人口持续上升,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左右的人口,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也与世界各国团结合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


(3)应对粮食危机需要中国彰显大国责任。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中国的外交的相关知识,请你就中国如何促进世界粮食安全提出三条建议。
2023-05-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押题卷(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材料二   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条路,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保持城市规划的整体性、统一性和连续性,努力打造几个永恒的城市经典区域,也为公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扬州市自然资源管理局就城市规划改革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杨州市广大市民通过电话、邮件等积极参与。

材料三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1)结合材料一,谈谈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对决策者有何意义?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中体现的方法论要求。
2023-08-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模拟冲刺卷一

6 . 2022年7月至今,贵州台江“村BA”和榕江“村超”先后出圈,火遍全网。足球和篮球都是世界级运动项目,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台江的“村BA”发源地台盘村,篮球运动有着长达八九十年的历史。同样,足球在榕江县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除了纯粹热烈的篮球足球氛围,还有魅力十足的民族歌舞、味道独特的当地美食,让一登场的“村BA”、“村超”立即欢乐了球场内外、线上线下。

“村BA”和“村超”的持续走红,还与当下群众巧妙运用新媒体传播分不开。随着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展普及,新媒体产业日益成熟,积极发展短视频、直播电商、线上营销等业务,成为黔东南州多个县的发展思路。

目前,台江已借助“村BA”游客流量,创建和改造多个景区、景点,一批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借机复活,餐饮、商超、民宿更是拔地而起。榕江也将“村超”赛事融入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村超”周边游,着力打造集山地体育、民族运动、美食餐饮、户外休闲、度假养生、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文体旅特色路线。以赛扶产、以赛促文、以赛助旅,以“村BA”“村超”为代表的中国“村赛”,正以其独特的生长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激活乡村经济新活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就贵州“两江村赛”模式撰写一份经验总结。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各地应如何借鉴贵州“两江村赛”模式发展本地的文旅产业。
2023-09-0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7 . 传承文化基因 守护历史文脉

【绵延后世】

从长江三峡到黄鹤楼、岳阳楼,从滕王阁到苏州园林,长江沿线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见证。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标志巴蜀文化是一支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区域文化;大洋洲商墓和吴城商代遗址的发掘,造就江西鄱阳湖流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河姆渡、良渚遗址表明,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同时,各个历史时期关于长江的诗词歌赋千古传唱,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长江文化要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保护好、传承好长江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

【惠泽人民】

2018年,我国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着力解决长江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经过3年攻坚,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2021年,国家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沿江13个省市立足长江生态持续性修复,采取多项措施,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结合,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遗迹等进行修复和改造,提升了沿江城市文化的深度。2023年10月,习近平在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考察时指出,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必须坚持笃行不怠、一以贯之,方能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2)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的相关消息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一项重要的民俗,在中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放鞭炮不仅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凝结着人们的文化情怀和民族情感。但是燃放烟花爆竹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如今,随着环保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经验的积累,解禁烟花爆竹燃放的呼声日益高涨。2023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声,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规定应予修改。2023年,多地已松绑“全面禁燃令”,河南、广东、辽宁等地将“禁止”改为“限制”,规定在特定时间段、特定区域可以燃放烟花,既绽放了年味儿,又活跃经济,引来一片叫好声。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矛盾观的知识,说明“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规定应予修改”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地松绑“全面禁燃令”的积极意义。
(3)请从其他角度为解决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两条建议。
2024-05-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材料一   历史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深刻表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材料二   文化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而且包含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的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双重制高点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文化来源,从而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上向世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从容、自信、坚毅和淡定。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理念的绝对话语权,重新书写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守正与创新、固本与培元的深度对话,形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气象。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解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具有深厚的文化自信。
(3)请你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提两条合理性建议。
2024-05-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分为“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大专题,重点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在“宅兹中国”展区,你会见到被誉为“超级国宝”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全长约70厘米,由20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身曲伏有致,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是十分罕见的;在“大国一统”展区,历代疆域变化、中国古代都城一脉相承的规划布局等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和融万方”展区,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以及场景模拟,共绘一幅文化多元交汇、文明包容共存的博大画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考古博物馆是如何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
(2)中国考古博物馆用考古成果讲好了中华文明故事。请你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对如何传承发展中华文明提出两点建议。要求:主题鲜明,具有创新性、合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