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在与时俱进中彰显理论自信。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完整的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理论自觉。

中国式现代化在赓续传承中彰显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锤炼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志气。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夯实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极大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的文化自信与自豪。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不同国家解决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见和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的。
(2)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请从文化角度就“让‘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最亮的底色”提两条建议。
2023-02-1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就能为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提炼精神标识需要号准当今世界的复杂脉象。目前,全球发展失衡现象严重,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数字鸿沟、公平赤字问题凸显。解决这些难题和纠葛,路在何方?对此,中国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在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动荡不安的国际社会提供稳定之锚。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厚的思想养分。


(1)结合材料,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提炼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原因。
(2)请就当代中国应如何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提两条建议。
2020-08-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鸡泽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上卷生动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以及中共一大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召开的经过;真实详尽地记述了党的一大召开的曲折过程,让历史以本来的面貌呈现在今天的读者面前,完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建党历程,深入发掘红船精神。下卷深入挖掘记录了嘉兴人民保护、建设和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船精神,描绘共同富裕新画卷的感人故事。

材料二   《2023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5月,某直播平台上平均每天有1.9万场非遗直播,平均每分钟就有13场非遗内容开播。9月20日,2023“中国京剧”IP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京剧”IP挖掘国粹京剧的丰富内涵和魅力,以年轻人读得懂的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国粹京剧艺术“可亲近、可品读、可观赏”。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28场线下演出累计观看人数达1.5万人次,近7000万人次在线上观演,5年累计近3亿人次。在广大戏曲工作者的努力下,传统戏曲之美被越来越多的人感知。

(1)《红船启航》给奋进向未来的人们注入更大精神力量。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戏曲工作者是如何让传统戏曲之美被越来越多的人感知的。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文化自信给当代青年注入蓬勃力量提出两条建议。
2023-12-2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片区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4 . 2021年9月,电影《长津湖》一上映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掀起了观影热潮。电影能够取得如此佳绩,可以说是因为它恢弘再现了长津湖战役,绘就了生动鲜活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群像图。它用中国人独有的家国情怀塑造了中国英雄,讲好了中国故事。通过银幕,我们在雪与火的极端环境中,看到了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无畏无私的艰苦历程。这种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深深地刻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打仗!直抵心灵的台词,让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不禁泪下沾襟。英雄先辈壮烈牺牲的故事更是催人泪下,长津湖的红色历史也值得我们去深思。


(1)《长津湖》对于行业和市场的意义,绝不止于票房。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谈谈《长津湖》的时代价值。
(2)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抗美援朝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多年前,一批胸怀爱国之志的交通大学师生,坚决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水之滨,披荆斩棘、治学报国。在交大西迁的进程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铸就了“西迁精神”的丰碑。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来到西大西迁博物馆,并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深刻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强调要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1)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请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如何践行西迁精神创造新时代的新业绩,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回答的问题。请就青年学生如何践行西迁精神提出两点建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延安精神依旧是新时代发展的魂之所系。

[保护]

延安既是革命圣地,更是革命者的精神家园。因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文物旧址造成严重损害,陕西省修订并通过了《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指导解决旧址窑洞渗漏、潮湿等“痼疾”。延安革命旧址保护工作应当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全面整体保护,统筹推行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革命旧址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确保革命旧址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在修复的过程中,秉承数十年如一日的耐心与专注及百折不挠工匠精神的匠人们,探索使用“新技术+老材料”的方法,采用了墙面挂网、窑顶铺三七灰土等做法,以实现对文物本体的“最小干预”,恢复了文物原貌,逐步“唤醒”革命旧址。

(1)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说明延安是如何“唤醒”革命旧址的。

[瞻仰]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习近平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诠释弘扬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3-11-1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北票市尹湛纳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的事业,孕有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延安精神历久弥断,依旧是新时代发展的魂之所系。

[保护]

延安既是革命圣地,更是革命者的精神家园。但因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文物旧址造成了严重损害。为此,陕西省修订并通过了《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指导解决旧址窑洞渗漏、潮湿等“痼疾”。旧址修复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全面整体保护,统筹推行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革命旧址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确保革命旧址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在修复的过程中,秉承数十年如一日的耐心与专注及百折不挠工匠精神的匠人们,探索使用“新技术+老材料”的方法,采用了墙面挂网、窑顶铺三七灰土等做法,以实现对文物本体的“最小干预”,恢复了文物原貌,逐步“唤醒”革命旧址。

(1)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本质知识,说明延安是如何“唤醒”革命旧址的。

[瞻仰]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诠释弘扬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传承]

某中学组织了“追随总书记脚步,感受精神力量”的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进陕西延安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前辈的红色故事,感受延安精神,汲取信仰的力量。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山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大一统”的思想。

中国“大一统”一词的正式提出,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平王正月?大一统也”。孔子也倡导和而不同,天下一家。

自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到清朝灭亡的两千年里,中国确实经历了分裂,但几乎每一次分裂,都会带来更大的统一、更大的发展。强烈的“大一统"思想,仿佛就扎根在历朝历代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如此根深蒂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征,一次无与伦比的伟大远征,一部无可匹敌的壮丽史诗,一座高山仰止的巍峨丰碑。
从历史深处走来,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伟力支撑,脚步就不会那么坚定。向伟大目标远征,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激励滋养,意志就不会那么坚韧。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照亮中华民族复兴漫漫征途的永恒高光。
80年前的那场伟大远征,创造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坚定执着顽强进取的伟大史诗。经过长征,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舐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长征精神在中华民族复兴征途中的作用。
(2)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的。
(3)班级召开“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主题班会,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中学生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2018-03-06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80年前的那场伟大远征,创造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坚定执着顽强进取的伟大史诗。经过长征,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今天,我们纪念长征胜利,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将长征精神发扬光大,用这束永恒的高光,照亮中华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
(1)长征精神是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永恒的高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班级召开“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主题班会,请就中学生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2017-03-02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