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在与时俱进中彰显理论自信。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完整的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理论自觉。

中国式现代化在赓续传承中彰显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锤炼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志气。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夯实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极大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的文化自信与自豪。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不同国家解决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见和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的。
(2)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请从文化角度就“让‘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最亮的底色”提两条建议。
2023-02-1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就能为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提炼精神标识需要号准当今世界的复杂脉象。目前,全球发展失衡现象严重,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数字鸿沟、公平赤字问题凸显。解决这些难题和纠葛,路在何方?对此,中国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在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动荡不安的国际社会提供稳定之锚。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厚的思想养分。


(1)结合材料,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提炼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原因。
(2)请就当代中国应如何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提两条建议。
2020-08-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鸡泽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个大党,一条小船。1927年嘉兴湖的小小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远航,成为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泉。从深山翠竹中孕育井冈山精神,到雪山草地上熔炼长征精神,从宝塔窑洞中生发延安精神,到进京赶考路上锤炼西柏坡精神,从建设时期的干劲豪情,到改革岁月的激情壮志,共产党人的昂扬斗志和革命精神成为支撑民族精气神的主心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实现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需要将红色火种播进一代代年轻人的心中,鼓起信仰风帆,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激活红色基因,让红船精神绽放时代光芒,用伟大精神去推动伟大实践,使革命精神成为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述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并分析为什么要弘扬红船精神,用伟大的精神去推动伟大实践。

材料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的行动指南。H省兴办“新时代讲习所”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该省高度重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重要理念,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该省高举“绿色指挥棒”,对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传统套路当头棒喝。善用“慢思维”,对可能造成生态影响的项目坚持规划“留白”理念,从长计议,决不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努力实现大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面对群众和企业在长期生态效益与短期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彷徨,耐心细致地讲清道理,认真负责地帮助转型,化阵痛为机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与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该省在实践中是如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请你对企业如何自觉承担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提两条建议,每条不超过20字。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发文指出,近三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顶住一轮又一轮疫情的冲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举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激发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从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到坚守一线的基层干部,从无私奉献的社区志愿者到稳产保供的一线工人,还有无数自觉遵守防疫要求、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广大群众,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出力。我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背后,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是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广泛共识。

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一些地方面临抗疫近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要坚持有力度和有温度相统一,把科学精准防控要求落到实处。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不动摇、不走样,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更有效地开展防控。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之所以能够顶住一轮又一轮疫情的冲击”的原因。
(2)结合材料并运用“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的知识,说明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参与疫情防控。
(3)新冠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乙类乙管”之后,社会面的传染源更加不确定,更要做好个人防护。请你为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3-04-11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九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材料一   历史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深刻表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材料二   文化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而且包含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的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双重制高点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文化来源,从而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上向世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从容、自信、坚毅和淡定。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理念的绝对话语权,重新书写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守正与创新、固本与培元的深度对话,形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气象。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解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具有深厚的文化自信。
(3)请你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提两条合理性建议。
2024-05-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上卷生动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以及中共一大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召开的经过;真实详尽地记述了党的一大召开的曲折过程,让历史以本来的面貌呈现在今天的读者面前,完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建党历程,深入发掘红船精神。下卷深入挖掘记录了嘉兴人民保护、建设和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船精神,描绘共同富裕新画卷的感人故事。

材料二   《2023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5月,某直播平台上平均每天有1.9万场非遗直播,平均每分钟就有13场非遗内容开播。9月20日,2023“中国京剧”IP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京剧”IP挖掘国粹京剧的丰富内涵和魅力,以年轻人读得懂的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国粹京剧艺术“可亲近、可品读、可观赏”。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28场线下演出累计观看人数达1.5万人次,近7000万人次在线上观演,5年累计近3亿人次。在广大戏曲工作者的努力下,传统戏曲之美被越来越多的人感知。

(1)《红船启航》给奋进向未来的人们注入更大精神力量。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戏曲工作者是如何让传统戏曲之美被越来越多的人感知的。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文化自信给当代青年注入蓬勃力量提出两条建议。
2023-12-2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片区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7 . 2021年9月,电影《长津湖》一上映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掀起了观影热潮。电影能够取得如此佳绩,可以说是因为它恢弘再现了长津湖战役,绘就了生动鲜活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群像图。它用中国人独有的家国情怀塑造了中国英雄,讲好了中国故事。通过银幕,我们在雪与火的极端环境中,看到了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无畏无私的艰苦历程。这种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深深地刻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打仗!直抵心灵的台词,让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不禁泪下沾襟。英雄先辈壮烈牺牲的故事更是催人泪下,长津湖的红色历史也值得我们去深思。


(1)《长津湖》对于行业和市场的意义,绝不止于票房。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谈谈《长津湖》的时代价值。
(2)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抗美援朝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多年前,一批胸怀爱国之志的交通大学师生,坚决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水之滨,披荆斩棘、治学报国。在交大西迁的进程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铸就了“西迁精神”的丰碑。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来到西大西迁博物馆,并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深刻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强调要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1)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请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如何践行西迁精神创造新时代的新业绩,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回答的问题。请就青年学生如何践行西迁精神提出两点建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几代航天人在投身航天事业的实践中铸造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等不断传承发展的航天精神。正是在航天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航天人视祖国的航天事业为生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积极投身于伟大的航天事业中,不畏失败、勇于探索。航天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中谈到,“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赋予航天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提供无限精神动力支撑。


(1)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航天精神在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学习航天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2022-04-14更新 | 30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题(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63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自此之后,学雷锋活动在各地持续开展。曾几何时,社会上也曾出现过对“学雷锋”的质疑之声。当老人摔倒扶不扶成为问题,有人对见义勇为产生质疑;当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袭来,有人将舍己为人看作“犯傻”。个别地方在学雷锋时陷入误区,“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

越是社会转型期,越是社会飞速发展,越需要雷锋精神的激励,越能彰显出榜样力量的引导。关键在于,如何让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绽放时代光芒?江苏连云港的“雷锋车”组,先后有6代车手500多位姑娘爱心接力,免费帮助运送摆渡旅客33万人次,为需要帮助的旅客施以援手。从把心血汗水洒向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在疫情防控一线不分昼夜连续工作的白衣天使,学雷锋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形式。工作岗位、邻里交往、公共空间,无处不是学雷锋的场所。雷锋是永垂不朽的英雄模范,也是生动鲜活的青年个体。还原可亲可爱、立体丰满的雷锋形象,把雷锋精神与当代社会特点有效勾连起来,让青年更好走进英雄模范的精神世界。找准时代与精神的结合点,创新形式讲好雷锋故事,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我们定能为社会注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如何让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绽放时代光芒。
(2)越是社会转型期,越是社会飞速发展,越需要雷锋精神的激励,越能彰显出榜样力量的引导。结合材料并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3)请就当代青年学生如何创新形式讲好雷锋故事、学习雷锋精神提出两点建议。
2022-03-30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