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一种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从红船精神到探月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国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这些精神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夏明翰、方志敏等英雄在战火纷飞中挺立,焦裕禄、时传祥等模范在建设年代里成长,李保国、钟南山等典型在改革时代涌现……一座座时代丰碑为共产党人绘就信仰底色、构筑精神高地。英雄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红色基因、革命精神更需要我们赓续和弘扬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围绕“红色基因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这一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综合论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250字左右。
2024-05-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2 .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一生中的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从钱伟长身上我们可以看出(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24-04-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11月23日,在中国空军运-20接迎、歼-20护航下,第十批25位在韩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历经七十余载风雨,英雄终于回归故乡。去时,还是少年身;归来,已是英雄魂。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10年从韩国迎回10批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他们是祖国和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祖国从未忘记,人民永远铭记。先烈们的功绩彪炳千秋,先烈们的英名万古流芳!今日之中国,人民生活幸福安定,发生了万象更新的巨大变迁;今日之中国,巍然屹立世界东方,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今日之中国,民族复兴正峥嵘,告慰英雄先烈事业有继。展望未来,接续奋斗是对英魂最好的告慰。我们正见证着来自社会各界、不同岗位的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点赞平凡英雄:“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材料二   英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古史是由传说中的盘古、神农、共工、女娲等英雄人物共同书写而成的。秦汉时期的兵家黄石公认为: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这里的“英雄”指的是社会里有才华的人士。唐朝兵家李筌对“英雄”进一步阐述说:“夫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者,智也;雄者,力也。元未明初的罗贯中认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富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在清朝学者袁枚的眼里:“何以称英雄,识以领其先。”

(1)习总书记曾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请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中我国历代对英雄的认识,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当代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遨游天空开始,国人为了这一天,等得太久太久。而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再度升空,中国航天人再次用实力彰显了“航天精神”的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强调:“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全面阐释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是引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
(2)班级学习园地以“如何弘扬航天精神”为主题征稿,请你列出两个写作要点。(每点20个字以内)
2024-03-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川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第六条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生动实践;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八)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九)其他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
由此可知,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①可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应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③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④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后,某地积极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研发“培根铸魂”红色教育专题课程,推出针对青少年的“初心不改”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此举意在(       
①讲好红色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厚植红色基因,激发青年爱国热情   
④培育时代新人,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纷纷围绕“我和我的祖国”的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唱遍大江南北,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激荡起广大观众的爱国情感。

2019年9月1日的《开学第一课》,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讲述从“绣红旗”到“中国梯”,从护航的大海到月球的背面,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不懈奋斗的五个动人故事。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来自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故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任校长杜岚带领学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在尚未回归祖国的澳门校园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面对阻力,杜岚校长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人!新中国的国旗,我们要升起!”从此以后,每年的国庆节,学校都会坚持升起五星红旗。据报道,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学生在儿童节前给习近平写信,讲述了他们对“祖国母亲”含义的理解,表达了长大后把祖国和澳门建设得更美好的决心。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
(2)假如你要参加在国旗下讲话的活动,请你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列出发言的两个要点。
2024-01-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先后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及进入新时代的不同阶段和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例如: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有着丰富多彩的呈现样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卫星导航与定位研究。1994年,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研制卫星导航系统。如今,我国已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几十年来,北斗人在建设航天强国伟大事业的感召下,在异常艰辛的自主创新过程中,不断挑战世界尖端科技,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结合材料,从新时代的学子角度,以“实现航天梦,青春勇担当”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4-01-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联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火车门被拉开,我们仿佛与志愿军们重逢,一起回到了极寒之地,一同奔赴战场,满腔热血,保家卫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作品,《长津湖》以57亿票房成为2021年票房冠军。2022春节档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十五天的时间,获得了接近三十五亿的票房,档独领风骚。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回首历史,岳飞、文天祥、秋瑾、方志敏、“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邱少云等无数英烈,以生命和鲜血完成历史交付的使命任务,诠释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荣光,一代人更要有一代人的担当与奋斗。新时代需要英雄,新时代需要英雄精神,新时代更是成就英雄的时代,抗疫英雄、卫国戍边英雄、脱贫攻坚英雄……钟南山、陈红军、黄文秀……心中的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从精神的自觉到行动的自觉,从个人的信念到全民族的信念,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甘当英雄,必将汇聚起更加强大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英雄史诗。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2024-01-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卷四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7月8日,追光动画推出的《长安三万里》正式上映,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第二。在168分钟的时间里,时代洪流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大唐诗史和想象建构的结合,万里诗卷和中国浪漫的碰撞,跃然于屏幕,在每一位观影者心中埋下一粒“长安”的种子。长安,不再是一个地名,它回荡着一个盛世的气运,寄托了一种自由、奔放、激昂,勇于追求梦想、永不言弃的民族精神。

“初读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电影结尾,李白在下江陵的途中,伴随着两岸猿声,高吟“轻舟已过万重山”,道出的是其被赦免后对人生几经波澜的感慨与释怀,也是千万普通人走出艰难困境后的豁然开朗。《长安三万里》的创作团队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于细微之处还原唐代历史,又以戏剧性的人物塑造和艺术感、科技感十足的画面制作,将厚重历史与趣味演绎相结合,以独有的浪漫方式,赠予了诗歌、盛唐乃至中华民族一封“情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长安三万里》的创作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