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千余年来,伴随着丝绸、瓷器等贸易活动,中华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繁荣发展,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中华文化和平发展、和谐共存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影响,与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始终同步
②中国经济社会的展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
③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影响,有助于构建超越地域与民族差异的世界性文化
④文化与政治相交融,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抵制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1-02更新 | 116次组卷 | 116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古籍遇到数字技术,静态的文物就“活了起来”。

2019年11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20家地方图书馆联合举办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资源总量已超过3.3万部,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从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历史来看,古籍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后来被记录在竹木简和布帛上,而在造纸术出现后,它们又被记录在纸张上。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对相关古籍善本进行高清晰处理,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古籍的文本信息,无疑是保存古籍更有效的手段。

今天,读者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在远程阅览、调取中华古籍资源库中的数字影像,克服时空障碍,实现古籍资源的共享。古籍数字化,既是保护更是赋予新生。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数字技术对古籍保护与传承的积极作用。
4 . 评弹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众多艺术家用“弦上非遗”评弹,加上新鲜的编曲,演绎《满江红》《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用评弹演绎古诗词(     
①彰显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②能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
③实现了传统文化内容的创新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0月20日至11月19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近千个艺术团队以及近千万人民民众参与这一盛会,本届艺术节通过展示各国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最新成果,让人们领略世界各国艺术的、感受世界各国艺术的魅力。同时借助艺术节这一平台,让各国艺术家带来本国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优秀艺术作品进行交流,充分展示不同民族艺术的独特风采和魅力,充分诠释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更好地促进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
2020-10-09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6 . 2020年4月6日,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轰动了世界。纪录片把“诗圣”杜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详细地介绍给西方世界。该纪录片的主持人到访中国,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迹,把杜甫放在历史视野和比较视域中展开讲述,让西方观众感受中华诗词之韵。该纪录片(       
①尊重了历史事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传播了中华文化,能够促进文化交流
③讴歌了时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④构筑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0-05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政治第二次考试政治试题
7 . 2019年1月26日晚,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大基尔德音乐厅,中国二胡、扬琴、琵琶、笙箫等民族乐器合奏的拉脱维亚名曲《道加瓦河》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喝彩。这是甘肃省歌舞剧院民乐团演出的中国西北民族风情交响音乐会“陇上行”上的一幕。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
④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0-08-18更新 | 77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织言绣语”为主题的2019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惊艳亮相。此次展览精选出贵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和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运用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把传统非遗元素嫁接到新的民间工艺产品中,以体现中国纺织非遗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展区的设置也十分有特色,创新性地融合了水族、苗族、布依族等不同的少数民族的非遗特色,体现出民族的融合、非遗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这对推动“非遗活化”很有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不仅传承了知识和技艺,更传承了文化和精神,为各民族、各地区提供了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情感持续。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既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与文化,更重要的是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改革创新,让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护和推广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是怎样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
2020-08-08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两校2020届高三10月校级联考政治试题(赤峰二中、呼市二中)
9 .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上,官方已声明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的人类科研图片及国旗、国徽等照片被标注版权为视觉中国所有,要购买后才能使用,视觉中国的做法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和谴责。对视觉中国网站的做法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你认为合理的反驳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文化由人所创造,也要由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
③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④要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从《寻找手艺》《人生一串》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纪录片的热播,到老教授入驻B站(bilibili)成为UP主,从“跨年晚会”的全网风靡,再到疫情期间“到B站搞学习”的“学点正经的知识”热潮……B站,这个以动漫、游戏起家的年轻人为主的二次元自留地,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圈层文化的文化社区。上述文化现象说明(     
①我国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②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打破了不同性质文化之间的隔阂
③网络文化社区成为新媒体的主流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
④优秀文化作品借助大众传媒会更容易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