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出现在3300多年前商代中晚期的汉字鼻祖——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现代汉字及汉语语法结构,与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一脉相承。由此可见,甲骨文是
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③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10更新 | 119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8-12-10更新 | 312次组卷 | 49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级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2017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想不到地在中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很多人在豆瓣上给电影写长评,一些人在网上讨论影片中父亲对女儿深切的爱,有些人被片中父女的励志精神感动,开始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这部电影在中国受到欢迎说明
①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文化作品更易引发人们的好奇与关注
②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③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中华民族和印度民族的文化会逐步走向趋同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 . 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2018-12-03更新 | 303次组卷 | 1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2018年2月,英国首相夫妇访问上海期间,倒举起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福”字向大家展示有英媒嘲讽道:“你们福字拿倒了!”孰不知中文“倒”和“到”是谐音,将“福”字倒贴,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事件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②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正确认识
③人们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④应加强交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讲述了一批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的各种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
A.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精神标识
D.利用现代元素修复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7 . 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以传统文化遗产、现当代重大事件、各领域重要人物为专题,以传统文献体系为依托,系统性、抢救性地进行口述史料、影音资料等新型文献建设,并最终形成记忆资源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而向公众进行资源推广。这一项目
①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②发挥新媒体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③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
④说明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13高二上·甘肃兰州·期末
名校
8 . 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
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9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对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概括了世界文化的共性
②我国应加强与其它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③中华文化的个性中包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
④中华文化会同化世界其它文化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10 . 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截至2017年5月,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②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表明不同民族文化能够相互尊重、相互交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