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5 道试题
1 . 近期,中国山西霍泉灌溉工程入选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它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引泉自流灌溉工程,遗存了独具特色的分水工程设施和丰富的用水管理制度,有非常高的研究和传承价值。重视灌溉工程遗产保护(     
①能够彰显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             ②意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③可以展示灌溉工程地区民族文化             ④对研究灌溉技术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审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世界文化遗产中没有“茶”主题文化遗产的空白。该项目入遗有利于(     
①融通不同的文化资源             ②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③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5-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政治试题
3 . 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推动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     
①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
②有利于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③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④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新兴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心灵、大脑,也走向世界,也推动中两文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因此,新兴媒体的使用(     
①有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为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了有效平台
③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
④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4-28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5 . 习近平外交思想深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血脉,蕴含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哲学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向前。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引用诗词谚语表达了中国的外交理念和智慧担当。下列古诗词与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②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应该加强合作共赢
③与君远相知,莫道云海深。——中国与拉美国家结盟,共建“一带一路”
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走向同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2023年11月4日,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意义是(     
①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水利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③彰显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
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在阿联酋2024年阿布扎比国际艺术节上,中国的贺岁芭蕾舞剧《过年》引发热烈反响。寓意吉祥的仙鹤与苍劲的松树相映生辉,扇子舞、丝绸舞、瓷器舞各具特色,糖葫芦、转风车、抽陀螺等营造热闹的庙会场景……《过年》既包含了经典芭蕾舞的元素,也融合了众多中国传统舞蹈和戏曲的精华,为阿联酋观众送上美好的祝福。由此可见,中华文化(     
①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
②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地走出去
③在传播交流中被阿联酋观众所认同
④寄托着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3年10月17日,古朴典雅的中国民族器乐《礼尚乐合》拉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的大幕,表达世界各国对“和衷共济、和合共生”高远理想的矢志追求;跨越国界的中外音乐舞蹈表演《美美与共》,让在场贵宾加深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增进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这表明(       
①文化反映一定的政治并对政治予以重要影响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③对各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能够促进民心相通
④不同文明的交融同一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20更新 | 64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安徽专版)06

9 .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性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思想。随着文明交流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202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不同国家和民族都肩负起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责任,在交流对话、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融合不同文明的优长、汇聚不同文明的智慧,根据现代化的特点和要求,丰富文明内涵、创新文明表现形式,一定能够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新图景。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文明观”的发展。
(3)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知识,根据上述材料,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逻辑清晰,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语言简练;150字左右。
2024-04-19更新 | 56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安徽专版)02
10 . 2023年9月28日,纪录片《中国》第三季正式开播。该片以肩负“影像著史”为历史担当,堪称视觉版“中华文明溯源之旅”。通过“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诠释跨越千年历史长河的中国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听体验。同时该片向全球开放《中国》全季版权,联合国际主流媒体,共同讲好中国故事。纪录片《中国》的制作及播出说明(       

①完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的情感凝聚力
②通过文化的输出,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要融通不同资源、进行综合创新,传承中华文明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