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5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作为有着5000多年文明积淀的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有必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国外交,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①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统一的传统精神
②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
③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④超越了社会制度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建交以来,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向前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美两国的商贸往来更加密切,两国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到2022年近7600亿美元,双向投资从近乎为零到2600多亿美元,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已多达284对。 中美还在诸多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上开展了有益合作,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1)“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向前发展”。结合材料一,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阐述。

材料二   2024年新年伊始,北京大学乒乓球队应邀访美,参加美国乒乓球公开赛及中国驻美国使领馆举办的纪念中美“乒乓外交”的系列活动, 同美国“乒乓外交”亲历者、青年学生和当地民众近距离切磋互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在清华大学参加了“中美青年乒乓球交流活动”。中美青年乒乓球代表团互访续写“乒乓外交”的友好篇章,为中美民间交往注入了新的力量。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53年前,中美青年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成就了“小球转动大球”的佳话。两国人民往来越频繁,中美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就越坚实,空间就越广阔,动力就越强劲。 中方愿同美方一道,落实好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共识,弘扬“乒乓外交”精神,不断书写中美人民友好新篇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阐明中美乒乓球队互访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乒乓外交”留下的启迪历久弥新,不断激励两国人民赓续友谊,续写新篇。正是两国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此次来访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代表团团长斯蒂芬·马尔表示,两国人民相互理解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克服外交关系中面临的挑战,“我向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建议,开展一个项目,能让我们的学生来到这里,我们做一些在过去实践证明可行的事情,那就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 ” 。


(3)结合材料三,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简析“乒乓外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
2024-03-2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政治试题
3 .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复信在阿拉伯国家引发热烈反响。多国艺术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鼓舞人心,将激励他们创作出更多艺术佳作。习近平主席复信的意义在于(     
①赋予中阿艺术创作新的呈现形式和时代内涵
②促进中阿文明交流互鉴、中阿人民心灵相通
③推动中阿文化渐趋一致,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④推动文化创新,让更多人感受中阿文化的魅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3届高考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政治试题
4 .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不仅为世界经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各国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新桥梁,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实践平台。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利于(  )
①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民心相通
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推动不同民族文化互信互鉴,消除文化差异
④促进不同文明美美与共,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2023年9月24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圆明园管理处和北京考古学会共同举办的“圆明访古—圆明园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在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举行。本次活动以“圆明访古”为主题,邀请25名市民、学生走进考古现场,与考古专家面对面,实地察看考古流程、观摩考古发现、了解植物考古、领略考古魅力。这一活动的开展(     
①是基于以圆明园为载体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②有利于使人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意味着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能使人们认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23年第14个“联合国中文日”主题为“中文:增进文明对话”。中文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作为中文母语国,中国政府始终把配合、支持各国中文教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加强中文教育资源供给作为世界语言文化公共产品的重要内容。以中文增进文明对话(     
①有利于加强各国与中国的人文交流、凝聚文明共识
②表明文明对话能消除文明间的差异,推动文化发展
③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主导不同文明间对话
④推动文化交流与交融,扩大中文语言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11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7 .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2023年12月3日,主题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举办“良渚论坛”(     
①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同化与融合
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彰显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质
④表明中国积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1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唐代金银器中最有名的鸳鸯莲瓣纹金碗通体采用捶揲技术制作成型,代表了唐代工艺的最高水平。捶揲技术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捶揲技术传入中国并在唐代广泛应用在金银器皿上,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金银器的器型类别和装饰风格,为唐宋金银器的商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技术植根于优秀外来文化之中
②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1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由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动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有利于(     )
①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②体现联合国多元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
③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趋同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联大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得到了联合国会员国和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和踊跃支持。联合国除了东道国的重要法定假日外,可由联大通过决议,把世界范围内广泛庆祝的节日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在当天尽量避免安排会议活动。这体现了(     )
A.联合国是最具权威性的政府间专门性国际组织
B.该项决议对联合国各成员国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
C.决议通过意味着文化开始成为联合国的支柱性工作
D.联合国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推进全球治理的使者

10 . 遇见冰雪遇到暖,不负美景不负情。这个冬天,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思想在哈尔滨落地生根,为哈尔滨的冰雪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同比增长441.4%;实现旅游收入59.14亿元,同比增长791.92%。哈尔滨人用自己的冰天雪地资源创造着发展的市场,同时他们为游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严厉打击破坏哈尔滨旅游市场的各种行为,充分把哈尔滨有效的旅游市场和有为的哈尔滨政府有机结合。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独特的文旅亮点,吸引无数游客的目光。乾合联名榫卯雪花摩天轮积木,通过传统文化、冰雪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完美融合,把氛围感拉满;同时冰雪大世界还融入了秧歌、小品、杂技等,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东北风土人情。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有“绚烂烟火”“胜利之城”等景区。“绚烂烟火”景区以俄罗斯经典建筑之一的圣母大教堂为设计原型,极富俄式风情。“胜利之城”景区以印度的世界文化遗产法塔赫布尔西格里为原型建造,同样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用“冷冰雪”撬动“热经济”,如今的哈尔滨正热“雪”沸腾,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哈尔滨是如何用“冷冰雪”撬动“热经济”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写一篇相关的时事评论。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20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