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中国和意大利在丝绸之路的两端相映成辉。为庆祝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透过多样化的视角对比了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从书写用的文字,到国家历法;从文明图腾,到融汇中西文化的艺术品;从戏台上的歌剧和秦腔,到长安诗和罗马画……讲述了不同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故事。这部纪录片蕴含的文化价值体现在(     
①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文化传播与民心相通
②跨越时空展示了中西文明的交融,有助于丝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是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是中国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
④引起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尊重与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4-18更新 | 596次组卷 | 64卷引用:安徽省两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郎溪中学、泾县中学)

2 . 我国春节联欢晚会已走过四十个年头。回答下列小题。

1.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推出“竖屏看春晚”,为受众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系统以轻量化、全IP部署实现高清、4K新媒体信号现场混合制作播出,以及横屏、竖屏的统一切换,实现春晚“跨屏”直播新样态,让观众用最舒服的姿态随时随地看春晚。“春晚”直播新样态表明(     
①文化与科技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产品的供给应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③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文化传播途径的根本变革
④传统节日的内涵与形式在创新中日益得到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从哲学角度看,“春晚”直播新样态体现了(     
①根据观众需要建立事物间的多样联系
②事物在自我“扬弃”中实现前进和上升
③系统优化能实现各个要素功能最大化
④以人类社会历史的主体作为价值立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性的一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2022-03-04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两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郎溪中学、泾县中学)

4 .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回答下面小题。

1.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些理念几千年来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从上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③中华文化是优越的先进的文化
④中华文化决定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及不同文明间的挑战,是当代社会的五大冲突危机,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无法避免的课题。因此,深入挖掘“和”文化的内涵,创造性地传承和发展“和”文化,具有的当代价值是(     
①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源泉
②为实现多元文化的融为一体提供思想依据
③为消除世界各国的文明差异提供思想基础
④为当今治国理政与国际治理提供思想资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5 .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设计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了中国书法、剪纸等艺术元素。奖牌设计的创意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文化内涵。这表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①可以与各国文化相互交融
②可以与当代生活相互对接
③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④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6 . “天下大同”“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文化天下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天下理念,是中国古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量、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亦是今天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最深厚的文化渊源。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弘扬中华文化天下观,需要我们(     
①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②倡导包容互鉴,增强世界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③贡献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法和新路径
④扩大文化影响力,促成民族文化向普世文化转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2003年至今,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土山汉墓经历了封土发掘、整体保护规划、重点工程建设、室内发掘的漫长历程。考古工作也从室外考古转为室内考古,从单纯田野考古发掘转变为发掘与保护同步、修复与展示并重。2020年,土山汉墓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对于研究当时的文书传递、职官制度、疆域变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历经50余年的土山汉墓考古,是我国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理念转变的缩影,凝聚着三代考古人和博物馆人的梦想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考古工作的意义。
(2)考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考古队伍建设请就“怎样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是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 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系、 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敦煌学是当今一门国际性显学,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在从事敦煌学研究。敦煌学原本主要是研究藏经洞出土的写本文献,之后逐渐扩大到石窟、壁画、汉简乃至周边地域出土的古代文献和遗存的古代文物。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属于世 界,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希望研究人员再接再厉,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 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属于世界,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1-06-23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两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郎溪中学、泾县中学)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5日,秉承多元、包容的理念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中外文化交流节“OneWorldOneCCIT”开幕,来自南非孟加拉、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14个国家50多名留学生参加。中外文化节活动以南非留学生热情洋溢的舞蹈开场,曲调节奏欢快,极富现场感染力;一首法语歌曲让观众置身浪漫的旋律之中;孟加拉和哈萨克斯坦同学们带来相声《猜谜》,给活动现场送来了欢声笑语;中国学生的乐队表演将文化节推向高潮;刚果留学生一首中文歌曲《趁早》让人惊叹,孟加拉国同学的歌谣合唱给大家带来异国的甜蜜。文化节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常信中外文化交流节对我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启示。
2021-06-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10 . 在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黄河文化作为一种主体文化不断吸收北方游牧文化,并向江淮流域和珠江流域持续进行文化输出,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的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
③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④黄河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