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的变化,总结其变化规律,先民们有序组织农事生产,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运行规律,直观反映四季变化。一方面,节气命名反映季节、气温、降水甚至物候等变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节气命名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哲学的生动实践。200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它不断焕发着新的光彩。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借力世界盛会大舞台,一跃成为“中国式浪漫”的代名词之一,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出圈”奠定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实践的实用价值受到一定冲击。而其承载的中华传统科学知识、哲学认知、美学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等天人合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尤其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当下,二十四节气表达的顺天应时理念,仍是当代人需要从中汲取智慧的宝贵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请就如何传承节气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两条建议。
2 . 《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典故,是一首展示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调式歌曲,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RNB(节奏布鲁斯或作节奏蓝调,又称节奏怨曲。融合了爵士乐、电子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的音乐类型)、说唱等国外流行音乐元素,曲调优美,经在春晚演唱,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这主要表明(     
①创新能够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是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英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 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24更新 | 69次组卷 | 89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近代中国,作为人口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人口暴涨,加上清末兵荒战乱以及连年饥荒,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形成最著名的三股移民浪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人口迁徙(       
①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③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
④使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在碰撞中发展,有利于塑造包容性的文化心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强调:“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这启示我们要(     
A.既尊重本民族文化,也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B.坚持中华文化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
C.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D.坚定文化自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6 .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粤剧,其源流可追溯到嘉靖年间,它的发展受到弋阳腔、昆腔、汉剧等的影响,既与传统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而大胆采用一些西洋伴奏乐器,更增强了它的烘托唱腔和戏剧动作的效果。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粤剧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②岭南文化特色集中体现了传统粤剧的民族性
③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创新能更好地坚守其本源
④伴奏乐器的多样化开辟了粤剧传播的新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16更新 | 166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原宁郡王府家庙缘庆禅林,如今成为向居民免费开放的“缘庆书苑”;万松老人塔经过修缮,变身为非营利性公共阅读场所——“砖读空间”;在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北京广福观中,建成了“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以上做法(       
①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       
②对保存传统文化记忆进行了有益探索
③把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放在了首要位置       
④将不可移动文物彻底改造为现代都市景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1年“中国旅游文化周”以宣传推介“美丽中国”形象为主题,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平台,线上线下联动,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和旅游魅力。该活动旨在(     
①搭建互学互鉴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传播
②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实现新时代的跨越发展
③借鉴国外国际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展现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9 . 2022年5月9日,主题为“七彩云南·世界共享”的2022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拉开帷幕。云南艺术家以“云端”方式呈现了歌曲、民族舞蹈等精彩节目,展示出的中华文化的丰富和深邃内涵。这有利于(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②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注入新动力
③展现各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促进中外文化融合
④展示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增强世界对其的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驱鬼节是藏族的节日,在每年的藏历12月29日举行。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古突”(一种面疙瘩)。制作“古突”时,人们会包入羊毛,木炭,辣椒,盐巴等。这些东西各具象征意义,比如木炭象征心黑,如果小孩在“古突”中吃到木炭,家长会提醒孩子待人要友善,不能伤害别人。这一节日(       
①是藏族家风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②蕴含着风土人情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③让我们领略到世界各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④规定着藏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