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7 道试题
1 .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日渐趋同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应该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只有自信才会用 逻辑讲述真实的故事;而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基调,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传递共同价值。这一观点强调,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应该(     
A.立足中国国情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B.在交流交融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C.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D.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2023-08-03更新 | 6892次组卷 | 45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引导和勉励更多的人做延安精神的时代传人,《延安日报》特开设“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专栏。下列选项可以作为专栏内容的是(     
①追忆峥嵘岁月,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
②探访革命旧址,学习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③整理研究成果,进一步改编和丰富延安精神
④推动文化交流,将延安精神与外来文化结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粟(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约16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发现了青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于是选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草驯化出小米。随着小米的广泛种植,先民逐渐形成以小米种植兼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约公元前4500年,小米经中亚传入印度,又沿地中海北岸及多瑙河流域传到希腊、荷兰等地,从而走向世界。从此,在世界历史上,小米在农业生产、日常烹饪、医药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粟演化成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诗经》中有“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的咏叹,苏东坡更赋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诗句。小米在梵语、波斯语中分别被称为Cinaka和Shu-shu,与“秦”“粟”谐音。英语称小米为millet,它来自中古法语,中古法语又来自拉丁语milium,所以小米的拉丁学名叫Miilacium,源自印欧语mele,是“压碎”“磨碎”的意思,由于磨成的粉很细小,无法计数,于是有了million(百万)一词。这不仅能够反映外国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也可以佐证小米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历史事实。

从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礼物。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06-14更新 | 7732次组卷 | 49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当前,中国尚处在话语低位状态,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存在巨大的文化逆差。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如何增强对外交流的话语权。所以我们要找到一套有效的中国话语去说明中国、解释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化是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谈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2023-05-28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段考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海南某黎族乡村小学在落实“双减”政策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邀请黎锦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课堂,讲述历史文化,传授技艺,积极推进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此举旨在(     
①培养黎族非遗传承人            
②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③提高学生的黎锦技艺水平          
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4-18更新 | 3105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是一首血脉传承的歌,它能让我们读懂中国。老地名让今天的人们有了触摸历史上多彩自然、文化现象的渠道,那或长或短的名称中蕴藏的正是“何以中国”的密码。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地名文化是增进文化认同的载体       
②地名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地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       
④地名浓缩历史,承载了一方百姓的乡土情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30更新 | 19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数千年来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①让世界人民更了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②彰显了中国茶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旨在肯定中国茶文化对促进世界文化繁荣的贡献
④实现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习俗的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近年来,网络生物安全融合网络安全,源于并超越生物武器、重大传染病、生物科技两用等经典生物安全框架,以一种颠覆性力量横贯生物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并与国际网络军备、生物军控相互交融,成为影响国际战略稳定的新兴变量。这警示我们应该(     
①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抵制西方文化传入
③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④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领土完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唐诗的回响》春节音乐会在美国纽约唱响,泰国曼谷办起了热闹非凡的庙会…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3年“欢乐春节”活动,受到各方关注。2023年“欢乐春节”全球活动形式创新、内容丰富,首次面向全球征集推出“欢乐春节”兔年吉祥物,联动举办“新元贺岁古韵新春”庙会、“年货节”等活动。上述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①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让世界民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