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7 道试题
1 . 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成“You can enjoy agrandersight,By climbing toagreaterheight”的,是首位获得“诗词英法唯一人”的翻译家许渊冲。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主要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这启示我们(     
A.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B.要把握好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辩证统一的关系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D.做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 . 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专家表示,此次考古发掘出现的新器形,既反映了与中原文化有密切联系,也揭示了古蜀文化在文明交流中吸收融合为己所用的创新,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据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①中华文化在兼收并蓄中创新发展
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特色的魅力
③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 . “十二生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涂鸦艺术则兴起于西方。”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唐影认为,“家门皮肤”(在大门上涂鸦)体现了中西方艺术的融合,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全球艺术交流越来越广泛且深入,海外公共艺术形态逐渐被中国民众接受喜爱,并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家门皮肤”的出现说明了(     
①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
②要积极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推动文化交融
③要坚持求同存异、各美其美原则,推动文化交流
④文化交融有利于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融而更加丰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巧妙蕴含中华文化的冬奥场馆,活泼敦厚的“冰墩墩”,喜庆祥和的“雪容融”,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儿,“冬奥梦”和“中国梦”精彩交织。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冬奥开闭幕式,构思独到,匠心独运,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这些意蕴隽永的场面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轮美奂、直击人心的深刻印象。材料表明(     
A.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有利丰富自身文化B.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C.创新而恰当的传播形式有利增强文化魅力D.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022-09-22更新 | 3385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三国志•夏侯玄传》中提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意思是说,佳肴美馔,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食材的味道。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强调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这说明(     
①和羹之美需要各种食材充分融合,文明因交融而丰富
②合异制约了各种食材的味道,文明应以共存超越文化优越
③和羹以各种食材的差异为前提,文明有因差异而多彩
④各种食材的个性寓于和羹的共性之中,文明应以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面对外来文化,有人崇尚“见贤思齐”,有人却主张“照搬外来文化”。这两种观点的不同主要在于(     
①是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是否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③外来文化能不能直接解决今天问题
④外来文化能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 .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包括海外同胞的心田。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主要是因为(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8 . 德国伯乐高级文理中学师生重视中德文化交流,该校成立了中文合唱团,合唱团多次参加中德文化交流活动,在中德语言年、中德青少年交流年等系列活动中,都留下了他们热情洋溢的歌声。这体现了 (     )
A.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B.我们完全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C.文化交流就是文化的相互取代
D.文化交流决定两国关系
2022-07-07更新 | 275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虎年伊始,一部聚焦中国百姓五十年生活史的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圈粉无数。这部作品从寻常生活里纵览时代潮流,从家庭结构里洞察社会变迁,从人物情感里观照中国人坚忍与担当,用史诗般的磅礴之力书写家国情怀。创作团队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故事宏大又真实具体,让观众看后深受触动。这启示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中要(     
①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人的故事,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
③把握时代脉搏,传递崇高的价值追求
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借鉴有益经验为我所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不同文化在交流传播中逐渐趋同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