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8 道试题
1 . 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峰会发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阿作为战略伙伴,要继承和发扬中阿友好精神,加强团结合作,更好造福双方人民,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为此,我们要(     
①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共同利益             
②结成经济联盟,促进合作共赢
③维护地区和平,实现共同安全             
④加强文明交流,实现文化趋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保证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用老砖、循古法,保留长城的“旧”,同时通过考古、建筑、材料等多学科合作,研究长城本体的演变过程、病害成因等,为科学编制保护方案提供更全面、系统、科学的依据。北京箭扣长城在修缮过程中,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延续了长城独特的文化景观特征,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修旧如旧,既是“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的必然要求,也是“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的应有之义,不仅有助于让历史文化遗产再现古朴风貌,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各类历史信息,穿越历史、跨越国界,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赓续精神血脉。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分析如何处理好“修旧”和创新的关系。
(2)“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
3 . 中国人把自己的文明理解为一个包含多种因素,可以不断生发出新的意义和创造出新的价值的复杂系统。对新的文化因素,不会抱有恐惧和敌视的态度,而是一方面接纳它们、包容它们,尊重它们的特色,另一方面把其中的一些有益成分吸收、融合进来,充实、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
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还多次“以茶论道”,阐释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妙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倡导国际关系中“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等价值理念。一杯“中国茶”,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2014年4月,在比利时,习近平总书记以“茶”和“酒”比喻东西方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2017 年1月,在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品茶时叙谈茶文化和中越两国人民友好。“‘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习近平总书记的妙解,道出了中华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真谛。


       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全球产茶的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重视中国茶传承的原因。
(2)某班级举行“我与中国茶文化”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列出两条演讲提纲。
2023-06-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政治试题
5 . 2022年国庆档能量爆。其中海外撤侨的故事《万里归途》,也有争分夺秒救治生命的《平凡英雄》,更有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人的传奇往事《钢铁意志》,这三部电影,都把刻画普通人、平凡人的事迹作为重点,通过光影的魅力引领观众看到一件件由平凡人创造的不平凡奇迹,深刻感悟家国情怀。由此可见(     
①优秀文化作品以其高品质文化供给,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上新台阶
②大众传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以及传播提供了不竭之源
③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和丰富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政治试题
6 .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引导和勉励更多的人做延安精神的时代传人,《延安日报》特开设“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专栏。下列选项可以作为专栏内容的是(     
①追忆峥嵘岁月,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
②探访革命旧址,学习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③整理研究成果,进一步改编和丰富延安精神
④推动文化交流,将延安精神与外来文化结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1993年至2023年1月,中国累计派出援助圭亚那医疗队18期263人次,在当地乔治敦公立医院、林登地区医院等开展医疗援助。为了帮助更多圭亚那民众,医疗队多次组织对偏远地区或弱势群体的义诊活动,向孤儿院捐赠物资、赠送玩具和文具,为福利院儿童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开展对圭亚那的医疗援助(       
①增进了中圭两国的文化交流             
②有助于改善圭亚那民生状况
③强化了中圭两国的同盟关系               
④创新了南南国家的合作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11更新 | 9247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英歌是潮汕地区的特色民俗,每逢节庆,各地都会组织英歌舞表演,深受群众喜爱。如今,这一绵延数百年的非遗也在传承发展,改进表演内容、走进学校社区、开发文创产品,在当下生活迸发崭新活力。推动非遗传承旨在(     
①坚定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②创新文化呈现方式,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③展示中华文化的瑰宝,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19更新 | 34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3年3月27日,大型木雕《京杭大运河》文旅融合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作品以中国山水画长卷的布局融工艺雕刻所需的层次要求进行构图,采用镂空雕、透雕等技法创作,以立体的形式把京杭大运河繁华的槽运以及流经的沿岸城市的人文景观及其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展现在世人面前。该作品的意义在于(     
①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各国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可
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来到国家速滑馆,他要求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靓丽名片。在媒体工作间同记者代表亲切交流时,总书记勉励大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争取第一时间把北京冬奥盛会传播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意义。
2023-03-2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