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千余年来,伴随着丝绸、瓷器等贸易活动,中华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繁荣发展,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中华文化和平发展、和谐共存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影响,与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始终同步
②中国经济社会的展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
③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影响,有助于构建超越地域与民族差异的世界性文化
④文化与政治相交融,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抵制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0月20日至11月19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近千个艺术团队以及近千万人民民众参与这一盛会,本届艺术节通过展示各国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最新成果,让人们领略世界各国艺术的、感受世界各国艺术的魅力。同时借助艺术节这一平台,让各国艺术家带来本国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优秀艺术作品进行交流,充分展示不同民族艺术的独特风采和魅力,充分诠释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更好地促进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
2020-10-09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织言绣语”为主题的2019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惊艳亮相。此次展览精选出贵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和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运用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把传统非遗元素嫁接到新的民间工艺产品中,以体现中国纺织非遗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展区的设置也十分有特色,创新性地融合了水族、苗族、布依族等不同的少数民族的非遗特色,体现出民族的融合、非遗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这对推动“非遗活化”很有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不仅传承了知识和技艺,更传承了文化和精神,为各民族、各地区提供了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情感持续。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既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与文化,更重要的是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改革创新,让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护和推广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是怎样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
2020-08-08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两校2020届高三10月校级联考政治试题(赤峰二中、呼市二中)
4 .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上,官方已声明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的人类科研图片及国旗、国徽等照片被标注版权为视觉中国所有,要购买后才能使用,视觉中国的做法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和谴责。对视觉中国网站的做法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你认为合理的反驳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文化由人所创造,也要由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
③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④要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 . 武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青少年喜爱。2020年1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有利于( )
A.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引领世界体育发展
B.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
C.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
D.拓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
2020-07-11更新 | 3542次组卷 | 57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一中2021届高三4月模拟政治试题
6 .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话》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木等发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08更新 | 9494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综试题(答案不全)-高中政治
7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清代江南大才子袁枚的小诗《苔》,沉寂了三百年后,再次被世人传唱。我们是幸运的,因为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的诞生,发现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开”这样小而美的诗,仿佛看到那个平凡而渴望生长的自己,“未来已打开,你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这表明(       
①《苔》因其广泛的传播而成为一种精神力量
②电视节目促进了诗词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
③大众传媒使诗词《苔》具有了培育民族文化的功能
④《苔》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8 . 李子柒是一名美食博主,她的视频取景多,有远镜头,也有近景拍摄,制作精细,始终透露着古风古韵的纯朴气质,向世界展示了一部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美的田园文化生活。这些视频在国内视频网站吸粉无数,外网影响力也堪称“爆表”,在YouTube上有上千万粉丝。老外们虽然看不懂中文,但无不赞美李子柒的手艺,羡慕她的田园生活。李子柒视频能在国外风行,是因为(       
①精心制作,风格唯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②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增强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创造、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新媒体时代,抖音仿佛是一匹黑马,席卷社交与娱乐等广泛领域。抖音神曲,上窜各大音乐榜单前列;各类旅游景点,短短几月内就可以上升到火爆层面;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竞成为人人争相模仿的新宠;抖音销售也登上了淘宝热销榜……抖音因其短小的视频、丰富多彩的内容渗透大众生活。材料体现了( )
A.抖音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B.抖音文化因赢得大众喜爱而获得价值
C.有机融入特质文化的产品更有生命力D.文化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文化创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以石窟壁画、敦煌遗书为代表的敦煌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开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遗书多为佛经和汉文文献,也有道教、基督教、摩尼教等非佛教典籍和藏文、粟特文、于阗文、回鹘文、突厥文、梵文等非汉文文献。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敦煌研究院建立起一整套文化遗产保护技术规范,制定了《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该院通过综合防治风沙体系,加强对文物本体及其赋存环境的科学保护,研究清楚了病害机理,使莫高窟文物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开拓性地为文物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在所有开放的洞窟中安装传感器,对窟内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含量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数值超标,就立即关闭洞窟,继而开放其他洞窟来满足游客参观需求。探索面向公众的更加完善的开放服务,充分拓展开放空间,建立了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成功上线“数字敦煌”资源库中英文版,传播敦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亮点。

2020年1月,中央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表扬他们用“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为我们书写了一幅不朽的篇章。


(1)敦煌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分析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护利用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3)班级拟举办“学习莫高精神”演讲活动,请你以“奉献·担当·进取”为关键词列出三条发言要点。
2020-05-2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0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