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一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舞蹈《瓷影》以青白瓷为出发点,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旋转”是舞段的点睛动作,是以制瓷拉坯为动作灵感来源。舞者在转盘上旋转,模拟瓷器成型的动态。演出服装在色彩上着墨,提取“青”“白”这两种传统“正色”,展现出大繁若简的东方美学。《瓷影》的成功在于(     
A.以新的艺术形式投射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
B.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传统文化渲染底色
C.让中国元素在更深的立意上实现国际表达
D.立足我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2 . 2023年9月,中国云南楚雄彝绣发布会在米兰时装周举行。此次亮相米兰时装周的楚雄彝绣女装系列,在颜色上大胆运用彝族崇尚的黑色,将古老的东方刺绣工艺与意大利小众工艺制作的奢华面料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中国民族风和东方美学魅力,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与外来文化深度融合
③文化发展需要相互借鉴、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文化改革与发展,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创造“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下列文化建设措施能体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是(     
①吸收外来——学习、借鉴先进的外来文化,促进文化趋同
②吸收外来——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③不忘本来——尊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面向未来——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09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3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以瓷为媒,跨越地域、语言和种族,邀请50余个国家的摊主,与本地陶瓷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人一起练摊,互相学习,共同展示,处处散发着景德镇陶瓷文化美美与共的魅力。此次博览会,瓷并不是全部,“瓷+”科技、“瓷+”产业融合元素频频出现,为观众带来一场中外古今融合的艺术视觉盛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做法(       
①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展现厚重文化载体       
②使文化在交流中多彩,在交融中丰富
③交流中立足国情,保持民族文化本色       
④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说明文化发展需要(     
①立足中国国情,进行吸收借鉴
②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坚守传统文化,回答时代问题
④保持开放心态,认同外来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万里归途》等影片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将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熔铸在创作中,展现了国家尊重保护生命的坚强意志和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不畏强暴、维护正义的斗争精神,获得观众一致好评,票房收入稳居前列。这启示文艺创作要(       
①以市场为中心,追求经济效益

②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
③坚定文化自信,排斥外来文化

④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见证了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也见证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向世界,中华文明同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文明在这里汇聚交融。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这一典范充分表明(     
①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文化多样性是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根源
③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促进自身的发展
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故事里的中国》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从中选取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人物和故事,融合影视、戏剧、综艺等艺术手法,挖掘经典背后荡气回肠的真实印记和时代精神,播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故事里的中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立足时代之基,实现综合创新B.吸收外来文化,坚持兼容并包
C.继承传统文化,回答时代之问D.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实事求是
9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要求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既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又要博采众长
②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
③要立足于中外文化资源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统一
④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通过综合创新实现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材料一   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珠海大剧院“日月贝”流淌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广场的“泉标”标记着济南的泉城特色,强劲的“五月的风”讲述着青岛的红色记忆……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或盲目贪大、媚洋、求怪,或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滥建的“文化地标”,没有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却浪费资源,引起民怨。如何设计和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成为社会的关注。


(1)如果让你为所在地区设计一个文化地标,请你写出两个设计中应坚持的原则及其哲学依据。

材料二   文物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实物见证,文物展览成为国家交往的“金色名片”。近年来。“文物带你看中国”数字展示系统实现30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全覆盖,丝绸之路文化展,华夏瑰宝展远赴德国、意大利,斯里兰卡等10余个亚欧国家,来自波兰,捷克、阿富汗等“一带一路”参与国来华举办各类文物展,让中国民众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各国文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举办中外文物展览的意义。
2023-02-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