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参与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近年来,某市人大以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契机,以立法征询探索民意最大公约数,以联督联促提升政府工作效能,以代表之约践行“两在两同”,民意“直通车”在城乡穿梭、群众为政府工作实绩“打分”、人大代表全方位参与社会治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市人大践行“全过程民主”的依据?
2022-07-26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九省联考广西卷变式训练之政治与法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开辟出一条完善法律体系的“小快灵”全新路径,将人大制度优势转为国家治理优势。

20214月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推动了多部“小快灵”立法。20216月,反外国制裁法通过实施;202262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进入二审;2022624日,黑土地保护法通过,并于81日起施行。

在这些“小快灵”法律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相关单位,到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取意见;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收集到的民声民意民智予以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相关立法“全过程”。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将人大制度优势转为国家治理优势的。
3 .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精髓就在一个“全”字。
◆参与主体“全”,参与的人多了,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才能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参与的内容“全”,大到国家立法,小到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都可以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参与、来解决。
◆参与的流程“全”,仅投一张选票不叫民主,仅仅提一两条意见也不叫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从“全”字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我国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参与主体“全”说明我国民主具有全民性,能汇聚更多人的智慧谋发展
③参与内容“全”体现我国民主是最有效的,人民能够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参与流程“全”体现我国民主是最真实的,是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截至202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全国2/3的省份,共有130多件法律草案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直接听取基层群众意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     
①提供了民主民意表达的平台和载体
②是立法机关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③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④扩大了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06更新 | 494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7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题帮)
5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进,民主价值和理念进一步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
②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人民行使立法权提供了具体现实的途径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制度保证
④民主选举人大代表——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完整的制度程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每年全国两会备受瞩目,从人民大会堂到全国政协机关,从现场发言到视频会议,从建言经济发展到维护民族团结,“政协好声音”生动体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魅力。上述材料体现了(     
A.中央国家机关代表人民积极依法履行职责
B.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的民主
C.人民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D.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根本制度保证
7 . 2022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说明,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并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修改。为你我而制定,因你我而修改,满足你我之期盼,这是中国民主的魅力所在。这(     
①是调整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说明了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追求
③表明上层建筑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④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 . 近年来,北京创新实施接诉即办工作,坚持民主与民生相通、民主与民心相通,拓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渠道和载体。

2019年,北京市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接诉即办”机制。该机制创建了“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以解决诉求为导向,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核心内容,覆盖了诉求接收、派单、办理、主动治理全流程,通过实行分级分类考评,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2020年8月,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加快推动接诉即办立法。同年12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将《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列为2021 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

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制定过程中 ,北京市领导带队深入各区听取群众意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还“随机邀请”拨打过服务热线的市民参加立法座谈会,最大程度实现开门立法。

2021年9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将制度与法律衔接起来,提升固化改革实践成果,回应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启示。
2022-06-15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湖南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简称地方组织法)。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明确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依法治国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法的修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2021年初,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工作,通过专题调研认真梳理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有关议案、建议、提案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中央、地方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

2021年12月,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后,先后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对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2022年3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地方组织法。


“地方组织法”的修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请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
2022-06-07更新 | 6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全国甲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10 . 中国式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新型民主模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式民主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发挥着独特作用。

镜头一:每年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全年经济形势和下一年度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会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会同中共中央统战部对党外人士的建议梳理汇总后,交付相关部门研办,并向党外人士反馈。每年梳理汇总的意见建议很多得到采纳,转化为相关政策和措施。

镜头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中央围绕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交一系列提案。民盟中央《关于设立黄河流域戏曲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提案》、民进中央《关于推动无障碍影视发展的提案》、台盟中央《关于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立传统文化课程的提案》等,这些宝贵的党派智慧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以及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镜头三: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从2021年6月开始,由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共同牵头,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开展为期5年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以电话了解、书面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监督调研。据统计,截至目前共组织实地调研45次,其中民主党派中央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调研18次,向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反馈意见建议250余条,形成“直通车”专报6份。


结合上述镜头,阐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发展中国式民主过程中的作用。
2022-06-03更新 | 1585次组卷 | 4卷引用:核心考点14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