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舞剧《朱鹮》是一部纯美的舞剧,该剧整体上采用中国古典舞的现代表现方式,通过舞蹈演员曼妙的肢体语汇,展示朱鹮最具代表的“涉”、“栖”、“翔”三种优雅的动作姿态,辅以唯美恬静的舞台布景和优美感人的音乐,将人们感到紧迫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用唯美的舞蹈语言呈现于舞台之上,在欣赏舞蹈本体之美的同时警醒人们对环境的关怀。回答下面小题。



1.舞剧《朱鹮》创作体现的哲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现、感知、模仿朱鹮的形态美,是意识对物质的机械性复制
②艺术家采风、编舞及对朱鹮之美的舞蹈再现,体现了劳动创造美
③从“发现美”到“创造美”,反映出人与自然的矛盾由对立走向统一
④“发现美”是在观念中建立抽象联系,“创造美”是在现实中建立具体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舞剧《朱鹮》(     
①获得国内外文艺界广泛好评的基础是朱鹮的自然美
②传承中国舞美文化,注入时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③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说明优秀文化能直接转化成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④以高雅舞蹈形式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挥了优秀作品塑造人的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2-05-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1年12月,中国西藏邱桑温泉古人类手脚印入选2021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手脚印岩面艺术是距今20万年的古人类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用力压到软泥上,软泥硬化后形成富有美感的岩面“雕塑”。这一发现加深了我们对人类历史长河中“艺术”一词涵义的理解。这一成果表明(     
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②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并且始终忠实反映社会生活
③考古发现为古代艺术作品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④考古发现为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提供了物质载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材料一:从古至今,通商先得通话。语言是沟通的载体,语言先行,才能打破藩篱,让文化直抵人心。丝绸之路璀璨的历史,无数次印证了这一点。从14世纪开始,就有外国汉语研究者,编纂了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培养了一批会说汉语、理解中华文化的友好人士。在他们的助推下,古丝绸之路商贸兴盛繁荣,人文交流源源不竭,绘就了一幅恢宏壮美的丝路画卷。而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学习汉语正在成为一股热潮。汉语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催化剂,成为加快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更是联通丝路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海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看似最“软”,却是思想之舟舆,不仅“达意”,还能“表情”,可以“通事”,更能“通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汉语既是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又是联通丝路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
材料二:北冰洋冷饮雪糕实现“一小时达”,五芳斋万种定制粽任君选择,百雀羚新媒体广告圈粉“90后”……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目前全国有超过半数的中华老字号上线网店。老品牌,新姿态,老字号们正敞开怀抱迎接新零售时代。
老字号承载了厚重的生活与文化记忆,常被视为城市的精神地标,但也曾艰难度日,甚至抱憾终结。如今,人们喜欢老字号,不仅因其历史悠久,手艺精湛,也在于它们能跟时代接轨、与需求合拍。
近来,老店“广州酒家”挂牌上市,上海计划将经营不善的老字号放进“品牌池”、招募更合适的经营者……老字号不再死守“酒香不怕巷子深”,大胆走出舒适区,争当下、赢未来。
市场不相信眼泪,“倚老卖老”没有出路。只有善用互联网思维激活老字号的商业基因,巧用市场力量壮大老字号的发展实力,才能打造“不老传说”,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华老字号能赢得未来的原因。
材料三: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号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亮相。每件国宝都有一个“保护人”,由明星演员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国家宝藏》从博物馆“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以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即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国家宝藏》之所以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大量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虽然不乏争议之声,但极大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与传统的文化科普节目不同,《国家宝藏》不是简单地介绍文物,而是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这让节目更加打动人心。
《国家宝藏》成功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样可以传达传统文化之美,感悟传承文化的自豪。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宝藏》的成功对于树立人们的文化自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18-07-06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决定性力量
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十年前,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应运而生,上海自贸区挂牌后,推出了全国第一张负面清单,从2013年的190条缩减至2021年年底的27条,负面清单成了自贸区内企业最频繁提及、让他们获得感最多的制度创新之一。负面清单制度能(     
A.优化精简政府机构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B.更好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D.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3.在改革开放45周年到来之际,电视剧《风吹半夏》以第一批民营企业家的创业视角为人们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家精神,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在今天经济形势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大背景下,社会更呼唤企业家精神,呼唤企业家们能直面困难和挑战,不断拼搏奋进。这体现了(     
①文化来自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②真实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能赢得好口碑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④时代精神是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23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远看是字,近看字内填充着建筑、山川、风物、美食……一件件浓缩城市特色符号的字绘作品(见下图),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作品由武汉工商学院“字绘中国”师生团队创作,作品秉承“一字一景,绘出城市记忆”理念,通过看字观画,带领大家在城市旅行,让即使没有到过这个城市的人,也能通过图文认识这座城市的特色与文化。字绘作品(     
A.丰富扩展了城市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B.表明文化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C.作为文化载体展现了城市文化内容
D.作为实践产物在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6 .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譬如,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满陵桥两边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地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借柳抒情是一种文化活动
③文化具有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
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7 .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在贵州长顺,布依族农民携手收稻谷、打糍粑;在安徽宣城,家家户户忙着制蜜枣、迎中秋;在四川泸州,邻里聚在一起点桔灯、吃橙子……同一片星空,赏同一轮明月,无数中国人通过各种方式迎中秋、庆团圆。对中秋节的当今文化价值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精神的回望,表达中国人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情感与信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②是文化的纽带,促进交流互鉴,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推动国家发展
③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也变化发展
④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说明
A.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9 . 2021年9月29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新疆是个好地方”视频交流会,让国际社会听到了来自新疆的真实声音,看到了来自新疆的真实场景,了解了一个真实的新疆,揭穿了国际反华势力炮制的“污名化”“妖魔化”新疆的谎言和谬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上述谎言和谬论(     
①是对客观事实的歪曲反映                    
②根本不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③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体现着认识主体的利益立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对一切谎言和谬论都必须予以揭穿,以阻止其传播。因为它们会(     
①左右事物的发展方向             
②给人们造成思想混乱
③误导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改变事实本身的客观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举办“新疆是个好地方”视频交流会所取得的效果说明了(     
A.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办不到的事情B.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C.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4.国际反华势力为破坏新疆安全稳定、阻碍中国发展壮大而炮制的“污名化”“妖魔化”新疆的谎言和谬论(     
①反映了西方的政治需要             
②体现了西方的政治文明
③是腐朽文化作用的产物             
④有利于西方经济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政治试题
10 . 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列选项中,对核心素养认识正确的是
A.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核心与标志
C.培育核心素养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D.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核心素养
2017-05-18更新 | 231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