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的安排,一般是家长住正房,晚辈住厢房或者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按规矩来。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       
A.传统建筑思想隐藏于社会地理环境之中B.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
C.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020-10-28更新 | 132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2 .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中,互联网建设的重要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看,关注网络安全
①有利于捍卫国家“信息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②有利于清朗网络环境,营造洁净的网络空间 
③有利于发展网络经济,创新经济发展方式 
④有利于防范西方的价值渗透,抵制文化霸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9-11-27更新 | 187次组卷 | 2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3 . “阅读应该像健身一样,深入生活,我们期待人们在健身的同时,更要健脑和健心”。之所以要重视阅读,是因为(  )
A.书籍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消极被动的特点
C.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4 . 2017年9月20日,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敦煌文博会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机制性创新平台。举办敦煌文博会的意义有(  )
①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④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9-08-12更新 | 153次组卷 | 2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词人辛弃疾唱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说明(  )
A.文化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展文化
2019-08-12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严峻的现实正如中央电视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宣传片指出的:“皮影戏有9个流派面临失传,水晶雕刻传承人不足8人,古琴斫琴师仅存7位名家,精通户撒刀锻造的工匠不到6人,中药炮制技术国家级传承人已不足5人,宣纸刺绣大师不足4人,花丝镶嵌国家级传承人少于3人,青田石雕2种技法濒临失传,勉萨派唐卡绘画传承大师仅剩1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传承文化之美”。这里用一段仅有一分钟的视频,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无人”之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刻不容缓。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7 .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举办期间,主办方特别设置了“气候与子孙后代区”,通过内容丰富的展览、参与体验等气候文化主题活动,帮助普通民众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主办方这一做法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8 . 唐初盛世,“贞观之治”,也是文学的“盛唐时期”,诗歌成就最为辉煌。王维、李白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时期的诗歌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即使是一些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至晚唐,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文学日衰,诗歌也呈现出忧时嗟生、消极悲观的特点。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①文化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
②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一定的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消费品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的作用。
10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撬动了传统的世界经济政治版图,产生了强大磁力,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对社会发展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C.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