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综合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坚持引育并重,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乡村人才支撑。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要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3)当前,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难题。请你为乡村吸引人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2-05-18更新 | 37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成功。中国兑现庄严承诺,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这场盛会,向世界发出了各国应携起手来“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呼声,受到全世界瞩目。人见人爱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开幕式上的“立春”环节、水墨动画+创意设计升起的冰雪五环、象征团结的“中国结”图案、经典旋律《友谊地久天长》等中国元素,给全世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冬奥会正值春节期间,冬奥会的驻地里,各国选手吃饺子、品中国美食,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大家感受到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办法非常有效,感到很安全。中国元素、中国故事、中国声音通过冬奥会的表达,激发出了浓浓的世界情怀,打破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沉闷之气,向世界展现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魅力。

材料二   导演用“一首曲、一群人,一捧柳枝、一束光、一片绿荫、一起向未来”来表达闭幕式中自里约奥运会开始的规定动作“缅怀环节”。他们想借此机会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传递到全世界。柳絮是离别的愁绪,也是生命延续的种子,它们飘到人们的手中,变为晶莹发光的柳枝。365位手捧柳枝的普通人,演绎着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元素、中国故事、中国声音通过冬奥会表达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活动的特点的知识,分析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节目设计的合理性。
(3)假如你是冬奥会期间在冬奥村文化展区进行讲解、维护秩序、防疫提醒工作的志愿者,你怎样用自己的行动讲好“中国故事”?写两条,每条不超过20字。
2022-04-07更新 | 3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文献《秦简》曾记录:“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支占。”这说明,嫦娥早在商代就已为世人所知。而嫦娥奔月故事见诸于文字,则可以向前推至夏代。
  2016年11月18曰,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凯旋!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天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他们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
材料二:“四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这个月生活费已经邮出,细末(节约)点用,要发愤学习,切莫贪玩。”这是1982年,湖南一个在县城读书的中学生收到的家书。
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
        诗和远方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习近平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个人与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景海鹏、陈冬能够成为中华民族英雄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的意义。
(3)“见字如面,见信如晤”,在互联网曰益发达的今天,请你就如何发挥书信在沟通情感上“尺牍书疏,千里面目”的功能,提两条建议。(两条,每条10-30字)
2017-06-03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