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2023年,“新质生产力”“显眼包”“特种兵旅游”“孔乙己文学”成了网络流行语。网络用语的不断变化和流行,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多元化和信息时代的特征。它们不仅代表了当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当代社会和文化。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集中表现
③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4年开年最卷的竟然是文旅局。哈尔滨冰雪经济火爆“出圈”,在“尔滨”的带动下,各地网友纷纷喊话家乡文旅局“抄作业”“亮家底”,多地文旅主打一个“听劝”,纷纷出手加码布局,精心打造各自的文旅名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挖掘本地文旅资源潜力,能让各地人们过上美好生活
②哈尔滨冰雪经济火爆,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③文旅局打造各自的文旅名片,是政府运用矛盾分析法科学履职的体现
④网友喊话家乡文旅局“抄作业”“亮家底”是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宁夏西海固山连着山,十年九旱,曾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在这里,却诞生了中国首个“文学之乡”、中国首个县级文学馆,走出了茅盾文学奖提名、鲁迅文学奖等知名文学奖项获得者。在往昔的艰苦岁月里,文学为西海固人点亮一盏心灯,其笔下的文字不乏光明与温度。西海固文学的繁荣,印证了“文章憎命达”和“诗穷而后工”。材料表明(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孕育和创造的
D.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化作品具有恒久的魅力
4 .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我国农业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截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各类农机具超过2400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70%。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亩产382公斤,每亩平均产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长0.2%。上述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②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④文化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1更新 | 439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管理与创新”培训班上,中国招商引资研究院院长李伟林作了题为《招商引资创新与实践——中国招商引资研究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的报告,他指出:“招商引资最终靠筑巢引凤,筑巢引凤首先要进行战略发展策划。一个地区的战略发展,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6 . 开封积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成效显著。2024年元旦假期,开封市文旅接待量102.85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文旅综合收入58569.63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的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给游客带来一场场璀璨的烟花、一幕幕动人的意境、一个个感动的瞬间、一次次温暖的回忆,精彩的演出得到了各方认可。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中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②实景演出给人的壮美感受表明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③实景演出的火爆体现了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
④景区创新产品赋予文化新的基本内涵、彰显文化的魅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10高二下·安徽马鞍山·期中
7 .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2019-08-26更新 | 324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2届辽宁省同泽女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8 . 2020年6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对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律文化的创新立足于汲取各种有益的文化成果
②新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决定了民法典的制定
③民法典编纂是一个对传统法律文化先继承后发展的过程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24更新 | 452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9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
②新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决定了民法典的制定
③法律文化的创新立足于汲取各种有益的文化成果
④民法典编纂是对传统法律文化先继承后发展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12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工具,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各个时期的家书,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 
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2021-08-25更新 | 391次组卷 | 6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政治之纠错笔记系列》专题09 文化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