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商业广告的目的是传达厂家理念,销售商品。当前,越来越多的广告设计者开始在广告语、广告图案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取得了很好的广告效果。比如,运用脍炙人口的诗句,让演员衣着中国传统服饰,搭配中国水墨画的背景等。这表明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附属品、衍生品②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经济融合发展
③传统文化总是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④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有强烈认同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四川省H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中药材生长,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自然库”。近年来,当地干部群众把这绿水青山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引进和培养中药材专业化培植、研发、休闲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目前,该县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深加工、市场贸易、休闲养生、生态旅游、中药文化为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子。


结合材料,说明该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结果。
3 . 2019年五一期间,宁乡红色文化景区消费增长明显,炭河里千古情文化演出吸引游客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极大地促进了宁乡旅游业的发展。这表明:
A.红色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B.经济发展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有相对独立性
D.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4 . 2019年2月1日,“《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一一春节篇(网络版)”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推出。这场“亮手绝活儿,见证传承的力量一一首届全国校园春晚”以校园大课间为主线,冰上龙舟、中华武术等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春晚的舞台上传承和创新。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之所以推出这种“春晚”,是考虑到(     
①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决定着校园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7-27更新 | 280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5 . 习近平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下列对这一讲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统一才有国家的统一
B.尊重文化多样性,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C.统一的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用文化来铸造中华民族的灵魂,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6 . 2019年的两会,人工智能被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提出“智能+”。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两会期间,新华社启用了AI主播,主持人白岩松有了分身机器人,人民网推AI机器人助力两会报道……这些新变化
①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②彰显了科技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独特作用
③证明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④激发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的活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5-22更新 | 3204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微信作为一种社交软件,用户可关注与自己所需信息相关的公众号。因此,很多商家都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通过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进而推广自己的产品, 从而实现点对点营销。这就是当前比较火热的营销模式——微信营销。微信营销的兴起表明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8 .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19-04-01更新 | 469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漫画《变与不变》,变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变的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陋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依据是
A.文化塑造人,落后文化会阻碍经济发展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D.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10 .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中秋佳节,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挂彩,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举家登上楼台,摆上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共同赏月叙谈,祝福远方的家人。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团圆经济”。这表明
A.经济发展依赖于丰富的文化活动
B.节日文化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表现
C.节日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D.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占据基础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