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千里京杭大运河曾在古代中国的南北沟通、中西交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流动的水道,更是一条流动的文脉。其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沧桑变迁是一部部浓缩的文化史。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孕育了沿途独特的商贸、建筑、文学、饮食、民俗风情,直至今天仍散发着独有魅力,影响着运河沿岸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3年《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正式施行。三地统筹大运河及沿线文化资源,构建跨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体系,携手传承弘扬运河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协同发展,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弘扬运河文化,目前已逐步形成一条璀璨的文化带。

材料二 2023年11月,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主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共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言献策。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既需要做好文化遗产的本体保护,也需要做好文化价值的挖掘弘扬;既需要沿线地区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各美其美,也需要协同推进、形成合力、美美与共等。北京市依托当地古都文化、京味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地域文化,因地制宜提升运河文物文化景观、水和两岸生态景观,使大运河正在成为一条绿色生态带、特色旅游带。“两岸多停估客舟,樯帆影里酒家楼。”大运河沿线各地采取保护与利用并重,传承与发展同行,千年大运河在新时代的中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等地协同保护大运河文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护大运河文化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传承与发展同行这一举措的合理性。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17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2023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了更好地开展国家宪法日与“宪法宣传周”活动,各地区各部门提早做好统筹安排与部署,既要明确相关的活动主题、宣传重点,也要扎实做好各项活动安排,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担当担责,激发各方面的宪法宣传活力,持续提升全民的宪法意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法治力量。各地区各部门要主动作为,统筹安排好“宪法宣传周”活动的各环节与细节,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让宪法宣传更加接地气、冒热气。

(1)有人认为,广泛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就能够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结合材料,请运用意识作用的相关原理对此观点进行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的时代价值。
(3)某校为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响应“国家宪法日”活动,准备举办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三个有特色的具体活动形式。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3 . 《抖音2024乡村文旅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的乡村文旅打卡地已经超过17万个,累计有7000多万个打卡内容。当下的文旅发展呈现出下沉的状态。越是不知名的小地方,越保留了一些原生态的趣味,旅行就越轻松,获得感就越强。

细究每个地方的火爆,尤其是此前默默无闻的乡村地区,都离不开文旅达人和探店达人的带动效应。当然,还有数以亿计的普通用户,他们举起自己的手机,记录、发现、发掘,一个不经意间的随手分享,就可能带火了一个城市、一个景点,或是某个细微的事物,这正是文旅下沉的基本盘。另外,社交平台尤其是短视频,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内容的传递,不仅能够很好的将乡村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的创意表达出来,还可以塑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文化+乡村旅游+数字经济”的发展新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和文化知识,分析当下文旅发展呈现下沉状态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5月考前指导政治试题
4 . 2023年底至2024年初热播的剧集《繁花》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收视成绩亮眼。这部由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成为现象级作品,既让人们见识到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视剧的强大感召力,也带动了取景地上海的文旅消费。由此可见(       
A.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根源
B.我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标准化、均等化
C.影视改编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表达和传播
D.“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凸显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7日内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12月,全国“四季村晚”之冬季“村晚”主会场活动在浙江丽水古堰画乡举办。行进式演艺《画乡渡》采用船帮号子、情景展演、古今对话等多元形式,由“村晚”无缝衔接至“村玩”沉浸式体验,与千年古镇的文雅韵味、时尚画乡的艺术风格融为一体⋯⋯在浙江丽水,这样的“村晚”已经举办了43个年头,成为乡村振兴的浙江样本、文化密码。这有利于(       
①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信
②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中,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
④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文化主体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二)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2023年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更要科学把握新的形势和任务,从技术发展看,信息化浪潮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汇聚网上网下同心圆。

材料二   我国网络深度融入人民生活,网民数量世界第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要求我们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发展好网络文化。
(2)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唯物史观”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是信息化浪潮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
7 . 娃哈哈水瓶包装上都印有各地美景。在云南大理,包装上印着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还配以“苍山不墨千秋画”的文字;在广西,水瓶包装上的“壮美广西好山好水”更汇集了桂林、河池等地的美景。网友被娃哈哈的细心所打动,在品味好水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地域风情,娃哈哈销售量一度大幅提高。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受者和受益者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6-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新高考选考信息优化卷(二)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沉浸式旅游产品持续升级迭代。在山西,《又见平遥》带着观众步入多重空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湖南,《遇见大庸》用连续的情境空间将张家界大庸明清时期的市景重构;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游客走进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一镜到底“穿越”17座运河城市,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与商铺间感受繁华..各类沉浸式项目成为文旅业态创新标杆。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体验旅游科技,过半游客希望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水平,数字技术赋能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受到技术手段、资金条件、空间布局、设计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推出的沉浸式旅游产品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比如,某地宣称能坐观光车厢“穿越地球”的越江行人隧道,实际体验却是带着噪声的亮眼“灯管秀”;票价过百的某大型博物馆体验艺术沉浸展,连裸眼3D都谈不上···专家建议,沉浸式旅游产品不要过度炫技,要融合有趣的场景才有价值;要突出内容导向,增强代入感,让游客感受到自己是场景中的一部分。

(1)数字技术赋能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沉浸式旅游产品不要过度炫技”的正确性。
(3)现代科技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请你就如何适应这一形势,为有志投身文化产业的青年学子提出两点建议。
2024-06-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9 . 在我国300多个地级城市里,大约2/3有“建设路”或“人民路”,超过一半的城市有“解放路”或“中山路”。“中山”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解放”“人民”用于纪念城市解放,而“建设”则大多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搞工业化建设的时代风气。由此可见(     
①路名承载着历史,有重要文化价值             ②城市路名文化是政治的集中表现
③我国城市路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④时代变迁赋予路名新的文化内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10 . 一首歌、一部剧、一顿烧烤,就能带火一座城。某地借势网红流量,坚持以人为本,深耕城市文脉,形成人文气息、产业气息和烟火气息相融相生的城市文旅新形态,真正把“流量”转化成“留量”。由此可见(     
①文化底蕴是网红城市的“流量密码”
②经济发展取决于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
③发展文旅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发展文旅要注重口碑传播,因为“流量”是“留量”的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嵊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