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2023年9月9日,由全国工商联指导,由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主办的“2023中国文化产业峰会”在隋唐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大唐西市成功举办。会上,大唐西市集团联合国内外数十家机构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打造的“文化数字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举办以上活动有利于(       
①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提升文化这一硬实力
②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推进文化数字化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
④汇聚民营企业合力,使其成为文化发展的主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在今年的暑期档,动画片《长安三万里》脱颖而出,影片票房近20亿元。影片最吸引观众的是选取唐诗为题材。唐诗是中华文化和中国文人精神境界的一次高峰,选取的48首诗并非单纯的点缀,而是把每首诗背后的思想情感与影片中的时代变迁相结合,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也激发了大家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②文化对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具有积极作用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提出构建“一轴一核三重点”的文化保护空间结构:依托古都城镇群、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一轴”),构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轴;形成郑汴洛世界级中华文明根源保护传承创新核心区(“一核”),作为河南省历史文化最密集、丰富和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围绕“三座城(安阳、南阳、商丘)、三百里、三千年”,展现“华夏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中华民族之魂”,突出河南极具代表性的殷墟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三商文化等。到2035年,全面建成河南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整体保护、合理利用、活态传承,突出华夏文明之根、中华文化之源,构筑华夏儿女的心灵故乡。

注:截至2023年,河南省已公布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9个、中国传统村落27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世界文化遗产5项、国家文化公园4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3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河南省构建文化保护空间结构对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
2023-12-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2023年制定出台的《“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融合创新发展模式,高效盘活国有资产,打造集阅读、健身、文创、休闲等多元化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公共文体融合空间。该举措(       
①融通各种资源,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体力量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文化服务社会的功能
③以经济效益为抓手,推动城市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变革社会是最基本的实践,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建设廉洁政治、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内在要求。加强廉洁文化创建有利于(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②发挥优秀文化可以教化育人的功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发挥文化对政治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④通过舆论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不久前,电视理论节目《这就是中国》迎来第200期节目。这档节目从当下人们关心的时政问题切入进行讨论,不仅能贯通古今,将“何以中国”娓娓道来,也在各种观点、立场激荡交锋中树立起鲜明的舆论导向,抓住年轻人的所思所想,解答年轻人的困惑。由此可见,推出这档节目是因为(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集中表现和反映
②价值观影响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
③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等功能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从“冰墩墩”“三星堆”“故宫”到“铜奔马”……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创IP背后,是我国文创产业的迅猛发展。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19064亿元,占GDP的10.41%,较2020年的9.72%增长了0.69%。文创产业的迅猛发展(     
①凸显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②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佐证了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
④夯实了当今时代文化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08更新 | 576次组卷 | 36卷引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工业遗产承载着工业发展的足迹,展现着工业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城市肌理、培育人文情怀的资源。

在天津市河东区海河东岸,有一片名为“棉三创意街区”的砖红色建筑群,这里曾是机器轰鸣、工人繁忙的纺织厂房。十几年前,纺织厂搬迁,旧厂房随之空置。当地没有一拆了之,而是进行保护性改造,将厂房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斑驳的地面保留下来,再引入现代设计做内部改造,并招引第三产业企业入驻,兼做商业开发。老旧厂房变身创意街区,为各地用好工业遗产提供了有益借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内涵和功能的知识,分析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积极意义。
9 . 走进电影院看一场红色电影、在红军食堂体验红军餐……2022年“五一”假期,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人气高涨,活动丰富多彩,游客们在游览中感悟榜样力量、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材料表明(       
A.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B.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C.传承优秀文化关键在挖掘其经济价值D.优秀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经济功能
10 . “潮涌”会徽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视觉形象之一。会徽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展现了杭州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表达了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这表明(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艺术创作完全受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的深刻影响
③文化通过载体呈现,艺术作品通常要表达创作主体的理想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现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