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1 道试题
1 . 2023年9月12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来自广州的话剧《日出》、深圳的舞剧《咏春》、江门的舞剧《侨批·家国》等多部具有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原创精品,在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舞台同步唱响,擦亮岭南文艺lP,激活文旅新名片,一幅绚丽多彩的“湾区文艺地图”徐徐展开。由此可见,本届文化艺术节的开展有利于(     
①文化在与经济相交融中彰显出文化的功能
②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激活文化消费新动能
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④把城市漫游文化形式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景德镇中心地带的陶阳里曾有着“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宝”的繁华景象。如今,这条老街讲述着“千年瓷都”新的文化故事。

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窑遗址——徐家窑。复窑开烧,非遗传承人展示世代相传的手工陶瓷技艺。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挂牌成立,以现代技术解析古代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如今,科技赋能助力陶瓷制造走上工业化、智能化之路,3D打印技术让人们的创意想法以“加速度”变成一件件陶瓷作品。

千百年来,丝路古道上的驼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将景德镇瓷器及制瓷技艺传到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大批身怀绝技的匠人也慕名而来,绘就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景德镇与70多个国家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联系,吸引了5000名名“洋景漂”常年在此创新创业。依托“千年瓷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景德镇正不断书写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1)“千年盗都”的历史,在这里定格,又在这里“复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2)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阐述讲好“千年瓷都”文化故事的重大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传统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通过精彩表演和巧妙互动吸引着不同年龄的游客,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和展示平台。

在西安,游客们在长安幻唐沉浸式实景体验空间“学文学武”,练习太极拳、背诵古诗词,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感受《霓裳羽衣曲》《将进酒》的魅力;在山东,尼山圣境里的无人机托起承载着美好愿望的孔明灯飞上高空,游客们读论语、做香囊,在互动参与中感受儒家文化;在河南清明上河园,游客们在 IMAX巨型球形屏幕前360度感受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置身宋代的市井,体验宋代百姓的生活;在武汉,夜游黄鹤楼的光影大秀向游客们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在新疆,博物馆里上演的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让游客们穿越时空,欣赏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景。

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长安十二时辰智慧游、尼山圣境文化夜游、飞越清明上河图、夜上黄鹤楼等传统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成功入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热”起来的原因。
2023-12-27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2022年7月,甘肃省博物馆原创设计的文创产品铜奔马毛绒玩具凭借着“丑萌”的样貌走红全网,一时间卖断了货。从“冰墩墩”“三星堆”“故宫”到“铜奔马”……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创IP背后,是我国文创产业的迅猛发展。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19064亿元,占GDP的10.41%,较2020年的9.72%增长了0.69%。文创产业的迅猛发展(       
①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塑造健全人格
②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佐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④凸显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偏远却便捷、乡土又现代,构成了数字时代的田园图景:盘山路转过一道道弯,泥泞小路通往高山茶园,无人机盘旋空中,手机支架立在茶田,来自四邻八乡的村民主播忙着直播采茶。以数字文化产品为载体,展示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从而带动地域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等,实现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这一现象反映的道理是(     )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
B.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C.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
D.坚持守正创新,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
6 . 今年7月18日至10月8日,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甘肃省兰州市的甘肃黄河剧院常态化驻场演出,甘肃省歌舞剧院的演员们演绎了优美动人的敦煌壁画舞姿。《丝路花雨》以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再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景象。该舞剧自1979年问世以来,演员们的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影响并规定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实践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极大推动着当今经济发展
③充分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全长近3200公里,沿岸的古建筑、文化景点和历史名胜数不胜数,如曲阜的孔庙孔林、扬州的瘦西湖和个园、杭州的西湖等,沿线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京剧、评弹等。由此可见,大运河(       
①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②能够延续文化命脉,提升文化优越性
③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旅游的场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中华文物的回归,是中国志气、中国骨气、中国底气的回归。

材料一   2023年10月,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为了更好反映文物回归问题,短剧创作者采用拟人手法,讲述了一盏来自中国的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时,带回了在屈辱年代被非法运往英国的中国文物们的一封封“家书”,表达了文物们返回中国的热切愿望,字字戳中网友的泪点。

材料二   文物回归“道阻且长”,但我国追讨文物的脚步从未停止。从2014年至2023年,我国成功追回15万件流失文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加大文物追讨力度,成功促成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返还。2023年8月25日,瑞士向我国返还了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是中瑞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我国追讨文物为什么能不断取得成功。
(2)运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知识,对“文物回归,实则是中国志气、中国骨气、中国底气的回归”这一判断的逻辑性质作简要分析。
2023-12-1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这是因为(       
①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
②中国传统法治思想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
③发展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海纳百川、熔铸百家
④法治观点属于上层建筑,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2023年9月12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本届文化艺术节依托大湾区城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契合时下年轻人喜爱的City walk等城市漫游形式,策划推出“湾区文旅嘉年华”活动,吸引年轻人“艺游大湾区”,传播正能量。可见,本届文化艺术节的开展有利于(     )
①文化在与经济相交融中彰显出文化的功能
②通过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供给激活文化消费
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④把城市漫游文化形式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